不安全行為是人表現(xiàn)出來的,與人的心理特征相違背的,非正常行為。人在生產活動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為,必然是不安全行為。
??? 人出現(xiàn)一次不安全行為,不一定就婁發(fā)生事故,造成傷害。然而不安全行為,一定會導致事故。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隱藏在不安全狀態(tài)背后的,人的行為失誤的轉換作用。
???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個體人的行為與事故的因果關系。個體人的行為就是個體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現(xiàn)的行動。任何人都會由于自身與環(huán)境因素影響,對同一事故的反應、表現(xiàn)與行為出現(xiàn)差異。
??? 不同的個體人在一定動機驅動下,為了某些單純目的,表現(xiàn)的處理行為很不一致。然而,不同的個體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為起因 (動機) ,激勵 (因素影響,目的目標)。
???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為根據(jù)、內因。環(huán)境因素是人的行為外因,是影響人的行為的條件,甚至產生重大影響。
要杜絕和抑止事故,了解和認識人的不安全行為,落實相應的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1、操作錯誤、忽視安全和警告。
不按規(guī)定的方法使用機械、裝置;使用有毛病的機械、裝置;機動車違章駕駛等等;
預防措施:
必須嚴格執(zhí)行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每個員工都必須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
2、不采取安全措施。
沒有信號就開車;未設置必要的標志、信號等;不防止意外危險,如開關、閥門不上鎖等等;
預防措施:
安全措施是保障安全生產的有效手段,有關部門和員工都要認真對待。操作前認真檢查,做到沒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嚴守崗位,并嚴格按操作規(guī)程作業(yè);
3、對運轉中的設備進行加油、修理、調整、焊接、清掃。
在沒有采取安全措施的條件下,對運行的機械、裝置,對帶電的設備,對裝有危險品的物體等進行加油、修理、焊接、清掃等等,是部允許的。
預防措施:
嚴禁對運行的設備進行加油、修理、焊接、清掃等,做到停機處理各類故障和雜物;
4、造成安全防護裝置失效。
拆除或移走安全裝置;使安全裝置不起作用;安全裝置調整錯誤等。
預防措施:
不得貪圖工作方便,將安全裝置拆除或移動;對安全裝置要在操作前認真進行檢查,確認有效時方可進行生產作業(yè)。
5、造成危險狀態(tài)。
貨物過載;物體存放不當;使用不安全設備等等;
預防措施:
在正常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因人們的不安全意識而造成某種危險狀態(tài),從而埋下事故的隱患,導致他人或自身受到傷害。針對這種狀況,除了要開展對員工的經常性安全教育外,有關部門還必須進行檢查,員工之間也要進行檢查,消除人們的不安全意識,杜絕危險狀態(tài)的產生。
6、冒險進入危險場所。
接近或接觸運轉中的機械、裝置;不必要的接觸吊物,或在吊物下逗留;接觸易倒塌物件;攀登或置身于不安全場所等等;
預防措施:
危險場所不允許人們接觸的地方;如運轉中的機械、高空吊物的下方、危險品倉庫等等都是嚴禁人們停留的地方。這就要求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正確的判斷有無危險,切實做到機械停機檢修,高空吊物下不通行等,才能確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