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02年創(chuàng)業(yè)至今,杜邦公司走過了200多個春秋。在200多年的時間中,杜邦公司雖然決策層更迭數(shù)代,員工更換數(shù)茬,經營范圍也從最初的單一火藥制作拓展到今天的綜合產品開發(fā),但安全至上的理念始終不曾改變。在當今產業(yè)社會中,“杜邦”二字不僅深入人心,而且基本演變成了“安全”二字的代名詞。“9·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政府迅速就安全問題向杜邦公司提出咨詢,足見杜邦公司在安全領域成就之大、地位之高。杜邦公司保持安全業(yè)績長盛不衰的原因固然不一而足,但與其先進的安全理念不無關系。
一、“一切事故均可避免”
“一切事故均可避免”,這是杜邦公司堅定不移的安全理念,體現(xiàn)了杜邦人在安全管理上的遠見卓識,并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普遍認同。之所以得以如此,是因為具有三大優(yōu)點。
其一,“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是科學的安全管理理念。既然就某一起事故而言,如果預先采取了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那么,如果我們預先對工作場所、設備等所有工作對象、勞動工具以及人的行為進行了全面的、科學的危險識辨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采取了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則無數(shù)個可以預防的個體總和,便是所有事故均可避免的結論。
其二,“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有助于加強領導層的安全責任感。既然“一切事故均可避免”,那么發(fā)生了事故,領導者就必須承擔管理失誤之責,因此也就失去了“純屬操作者個人違章”的借口,就應該理所當然地受“株連”。很多事故之所以僅僅懲辦崗位人員,而不同時處理決策者和管理者,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在作怪。一旦確立了“一切事故均可避免”,那么領導者就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xiàn)實:要么杜絕事故,要么就地免官,沒有什么“意外”可言。領導者即使僅僅出于保住“烏紗帽”的考慮,也不得不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強化管理、杜絕違章、消除隱患,從而防止事故發(fā)生。
其三,“一切事故均可避免”有助于提高員工的安全主觀能動性。毫無疑問,渲染、提倡“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論調,其實質上就是鼓勵人們在事故面前持消極、悲觀態(tài)度,在安全方面不思進取、束手無策,從而對隱患無動于衷,對違章司空見慣,造成事故的不斷發(fā)生。
二、“必須發(fā)揮出領導作用并做出榜樣”
在中國人的思維定式中,一提到領導者的重視,一般總是與宏觀決策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在人、財、物上的支持,決策時的優(yōu)先考慮等等。其實,這是一種思維定式的錯誤。在安全方面,領導者需要進行宏觀決策,但是在一些小事情上的示范作用也不可或缺。如果領導者能夠對身邊的小隱患、小違章視若無睹、無動于衷,自然而然地會給員工留下一種感覺,即“領導不能不講安全重要,但真正關心的還是效益和產值”,因而會比領導者表現(xiàn)得更為“寬容”,甚至是十倍于、百倍于領導者的“寬容度”。如此,出現(xiàn)“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xiàn)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杜邦公司領導層十分重視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塑造自己重視安全的形象。比如,杜邦公司無論召開什么規(guī)模的會議,主持人首先要講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安全出口和緊急逃生的內容,以防不測事件的發(fā)生。盡管對于這個會場,領導者及所有參會人員都已十分熟悉,無需再講也能準確找到出口位置并快速疏散,但杜邦公司并不因此而取消這一會議程序。這雖然是一個很小的,且有點程式化的舉動,但在員工心理產生的安全動力和潛移默化作用卻不可低估。因此,杜邦公司上下注意安全蔚然成風,事事、處處首先想到安全。杜邦人對此感到自豪,用他們的話來講:如果杜邦公司僅能達到美國工業(yè)安全的平均指數(shù),杜邦公司每年就要損失10億美元。
三、“把安全視為所從事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之嚴格,已經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比如,進入微機室,就必須戴上安全防護鏡,否則就是違章;工廠每一個出入口的上方都必須有指示燈并能保持長明;每個車間都安裝有安全沐浴器,包括緊急沖淋器、洗眼裝置;杜邦上海公司針對農藥生產的特殊性,對員工的工作服的存放、清洗和廢舊制服的處理都做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嚴格規(guī)定員工不得將工作服帶出廠外。杜邦人自豪地說:杜邦員工上班比下班還要安全10倍。
杜邦人安全意識之強,似乎到了“神經質”的程度。如杜邦人進入餐廳就餐,如果餐廳是2層以上的建筑,杜邦人一般都會選擇一層餐廳且離出口較近的位置。即使是員工在家中做家務受了傷,也必須向企業(yè)匯報。有人曾笑侃地總結說,“扶著扶手上下樓梯的人,一定是杜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