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危險源辨識方法及其他要求?
詢問交談法、現場觀察法、查閱有關記錄法、獲取外部信息法、工作任務分析法、安全檢查法、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法、事故原因分析法等等,但是各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辨識危險源過程中使用一種方法往往還不能全面地識別其所存在的危險源,可以綜合地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
比如我們需要進行企業(yè)危險源辨識時,我們需要使用到的方法有:獲取外部信息(需要與國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規(guī)結合起來)、事故原因分析(曾經發(fā)生過的事故)、工作任務分析(一些特定的工作任務)、安全檢查(日常檢查中發(fā)現的隱患)等都會使用到。
在企業(yè)進行危險源的辨識中,特別需要的是全員參與的概念,如果不是全員參與的危險源辨識,那么企業(yè)危險源就不全面,覆蓋范圍小,不能真正的控制公司生產經營過程的風險,容易發(fā)生事故。當然企業(yè)在開展危險源辨識前應該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只有培訓出一部份人,由他們去對全體員工進行培訓,并組織開展危險源辨識工作。
企業(yè)組織危險源辨識的基本流程圖:
企業(yè)危險源辨識過程要考慮的因素是也是非常多,辨識經驗、知識不足或崗位作業(yè)不熟練都不能完全辨識出崗位存在的危險源,所以全員危險源辨識是一個學習和完善的過程。
其四,危險源的風險評價方法有那些,操作簡單、評價全面的是什么方法?
危險源通過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辨識出來了,那么風險評價是不是由部門領導或EHS部門進行呢,顯然不是。因為,各崗位存在的危險源只有該崗位的操作者才能更全面去評價,只有他才知道危險源的風險到底是多大,為了他們能更系統(tǒng)、全面的進行風險評價,就需要讓他們知道基本的風險評價方法。
風險評價方法也有很多種,如: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矩陣法、預先危害分析、風險概率評價法、事故樹分析等,那么我們這里只對LEC方法進行簡單的說明。 “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即通常所說的LEC(D=L*E*C)評價方法,是目前風險評價中操作簡單、評價全面、使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D:危險性
L: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體暴露在這種危險環(huán)境中的頻繁程度
C:一旦發(fā)生事故會造成的損失后果
通過辨識出來的危險源整理,再通過風險評價,那么我們就形成了班組、崗位的基本危險源清單。
其五,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通過組織、培訓、參與、匯總、審核、審批,形成了公司的危險源清單,全面掌握了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源,那么對公司的危險源的管理我們需要做什么呢?目前一些企業(yè)對危險源的管理存在什么樣的誤區(qū)呢?
辨識出來了危險源,也進行了風險評價,那么在風險評價過程,需要對風險等級較高的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進行審核,看是否能滿足并控制的了危險源,如果現有措施不能或者說可以在現有的措施上加以完善,那么一定要制訂新的控制措施,新的控制措施完成后,再對該危險源重新評價,看風險等級是否降低,能否滿足該危險源的風險控制要求。
部門辨識出來的危險源,中度以上的危險源一定要制訂檢查表,班組每天,部門每周對危險源的控制措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有效、運行良好,在檢查中發(fā)現有異常情況應立即改善,因為風險控制措施失效,那么危險源的等級就升高,就很難控制可能發(fā)生的風險。另外,危險源辨識出來后,不應作為秘密資料鎖在文件柜的,它是員工在工作中檢查和學習的依據,不說每天,至少每周各班組應組織該班組成員學習該班組的《危險源清單》。
企業(yè)對危險源的管理,企業(yè)危險源的管理部門,根據各部門辨識、評價結果匯總成公司的危險源管理清單,并根據程序要求,將公司中度以上危險源羅列清單,并對中度以上危險源的風險控制措施進行評審,如果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能滿足危險源的風險管理,那么制訂檢查表,每周由專業(yè)人員全公司檢查確認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如果在評審中發(fā)現現有的風險控制措施不能達到該危險源的風險控制,那么需要聯合該責任部門制訂目標、指標改進方案,定期檢查方案實施情況,從而逐步改善、提升風險控制措施。
企業(yè)危險源辨識出來后,它不是永不改變的,每年至少需要重新辨識一次,如果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fā)生如:設備變更、技術更新、新的法律法規(guī)、組織架構等的變更,而需要進行相關崗位或班組的危險源重新辨識變更。
最后,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風險控制是一個系統(tǒng)的管理工作,它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辨識過程的經驗積累,對風險措施控制的不斷完善來危險源進行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