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資源協同
在城市應急管理中,資源是指可被城市用以掌握、緩解和消除危機的安全基礎設施、安全監(jiān)控與應急救援物資、安全人才等。這些資源的使用時間、地點、調度方法等都需要科學的規(guī)劃與協同?;谫Y源協同的城市應急管理系統,能夠整合來自整座城市各個部門、單位的所有應急管理資源(包括安全物資、資金、人才等)為整個社會所用,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資源協同對于擴大城市應急管理資源協調能力,有效避免資源沖突具有重要意義。
3.3.1團隊協同
當一個應急程序開始運轉時,總會有一些如責任歸屬問題等模棱兩可的事暴露出來。協同提供了可選擇的辦法來解決爭端,為了實現應急協同的目標,需要在相關部門管理者的交流與工作中建立起一種互動的人際關系網,溝通與信息交流是在合作關系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先決條件,不同崗位和部門通過及時溝通與反饋對相關的配合達成共識,實現應急管理的愿景。
應急資源管理的原則包括確定應急管理團隊的領導者,并支持領導者,承認領導者特有的地位和作用,并與領導者有效地進行交流、溝通和協調。在應急管理過程中,持續(xù)地評估利用所有有效資源的狀況,避免由于觀念和目標的固定僵化帶來的損失,充分考慮每個團隊成員的個性品質,以達到最優(yōu)團隊性能。
3.3.2應急資源的調度協同
對重大危險源的預防和應急救援、事故的處理,都需要安全資源的投入。甚至花時間和精力去分析潛在的隱患都需要有成本投入,這樣就有一個成本和收益的問題。優(yōu)化的安全資源管理調度系統,就是要通過對安全投入產出比和事故經濟損失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城市如何用最少的安全投入實現盡可能高的城市安全度。
以南京市為例,位于南京市中心的鼓樓區(qū)人口密集度是各區(qū)中最高的,有5家工業(yè)危險源企業(yè),從地理位置來看,鼓樓區(qū)與下關、玄武、建鄴、白下四個區(qū)毗鄰,一旦爆發(fā)事故,危機如不能及時控制,危害的外延性大,事故爆發(fā)后損失較大,因此,需要儲備充足的緊急救援物資。對于與鼓樓區(qū)相鄰的下關區(qū),人口密集度雖然較鼓樓區(qū)低,但有9家工業(yè)危險源企業(yè),因此,也要貯備相對充足的緊急救援物資。相反,對玄武、白下、秦淮、雨花臺區(qū),危險源引發(fā)事故爆發(fā)后損失相對較小,緊急救援物資可以儲備得相對少些,當事故爆發(fā)時,可以通過市應急指揮中心調用相鄰地區(qū)的緊急救援物資,可以避免各區(qū)投入同樣的資源所造成的浪費,通過資源協同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3.4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流程協同
在重大危險源應急協同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協調一致才能有效改進與提高。流程協同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優(yōu)化不合理的應急流程,從而提高效率、降低資源浪費率。在流程協同的過程中,應從不同的維度來觀察同一個流程,由于不同部門、不同的工作背景等,針對同一個流程,在具體優(yōu)化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觀點產生,這些觀點之間又相互激蕩,產生新的想法和思路。通過這樣的工作,同時利用流程協同的各種方法,就可以達到流程協同的目的,甚至會產生很大的改善。
應急流程協同具體體現在應急預案、應急資源、應急指揮和應急反應四個方面。預先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當重大危險源發(fā)生事故時,能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應急流程協同,將事故危害程度降到最低;應急資源是重大危險源應急流程協同工作的重要保障,要通過城市應急資源共享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用盡可能少的資源儲備通過合理的調度達到應急流程協同的目的;城市重大危險源引發(fā)的重特大事故的應急流程協同往往涉及多個組織,因此,對應急行動的指揮和協調是應急流程協同有效開展的關鍵;流程協同的成果主要體現在應急反應上,重大事故發(fā)生后,一個有效的流程協同機制能夠迅速生成指揮決策預案,調度應急資源,組織城市各應急管理主體共同開展救援。
4.結論
本文從整體協同、信息協同、資源協同和流程協同這幾個方面分析了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系統的構建模型和構建策略。城市重大危險源應急系統協同是將城市應急管理主體和信息網絡功能結合起來的城市應急處理方式,從而形成一個資源和信息共享的系統,安全、及時、有效地處理城市突發(fā)事件。在協同機制的建設中,要根據現有資源的狀況,利用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信息平臺和決策平臺,規(guī)劃應急資源的分布和應急流程的協調方案。
隨著“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出現,為實現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資源的充分利用,建設城際應急網絡系統變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如何將各個城市應急系統整合為一個有效運作的城際應急系統,構建城際應急系統協作機制,也是以后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GwyndafWilliams,StuartBatho,LynneRussell.Respondingtourbancrisis-TheemergencyplanningresponsetothebombingofManchestercitycentre[J],Cities,2000,17(4):293-304
[2]肖鵬峰,馮學智,黃照強,鄭茂輝,魏有炳.集成GIS與GPS的城市應急聯動指揮系統研究[J],GIS技術,2006(3):69-72
[3]劉茂,趙國敏,陳庚.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統的研究[J],中國公共安全,2005,3(1):10-18
[4]張新梅,陳國華,張暉,陳清光,顏偉文.我國應急管理體制的問題及其發(fā)展對策的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2):80-84
[5]徐志勝,馮凱,徐亮,馮春瑩.基于GIS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4,4(6):82-85
[6]曹成付.城市重大工業(yè)危險源管理問題探討[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4(4):45-48.
[7]吳宗之,高近東.重大危險源普查與建立重大事故預防控制體系[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03,3(5):69-62
[8]劉士駐,任億.論城市應急管理[J],風險管理,2006,4(7):55-58
[9]楊楠.遼寧省城市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MPA專業(yè)學位論文,2005.6:1-49
[10]寇有觀.國家應急信息系統總體框架研究[J],辦公自動化,200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