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阜陽農電公司管理著阜陽市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qū)農村用電工作,近年來,管理體制不合理和農民安全用電意識不到位以及缺乏相關用電知識,農電傷亡事故時有發(fā)生。隨著用電的普及和農電體制改革的深入,有關農村低壓觸電傷亡事故的官司、糾紛每年都有,給供電企業(yè)帶來不應有的損失。本文對如何加強農村用電的安全和管理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農電? 安全? 方法
一、農村用電情況概述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城市與農村關系日益密切,也突出了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我國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農村,所以農村是我國用電需求潛力最大的地區(qū),由于受電網的制約,加之管理體制不合理,農村用電需求還很低,有電用不上和有電用不起的問題還相當嚴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一、二期已經基本完成,經過各部門的努力,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工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電網覆蓋面不斷擴大,供電能力、質量和可靠性明顯提高,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地區(qū)用電量的快速增長,這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啟動農村市場、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總體來看,農村電網結構還比較薄弱,還不能滿足農村地區(qū)用電快速增長的需要,繼續(xù)完善農村電網、加強農村電力建設將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農網改造的意義何在,農村電力體制改革究竟要怎樣來進行,這依然是我們需要不斷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課題。俗話說的好,國家要發(fā)展,電力要先行,如何才能發(fā)展好電力事業(yè),怎樣才能利國利民,使電力工作服務于經濟,服務于社會的發(fā)展。我國農業(yè)用電占全國用電量的40%,全國有2179個縣級電力公司和45450個鄉(xiāng)級電管站,都屬農電系統(tǒng)用戶。我國農村通電率為95%,人均用電量只有102千瓦時/年。距離國家標準要求人均用電量300千瓦時/年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因此,應該大力改造農村電網。
然而,就發(fā)展?jié)摿Χ裕r電在整個電力市場中處于基礎性和主導性的地位。我國農電的特征卻是點多、面廣、線長,技術和管理水平較低。 其直接原因是,長期以來"重發(fā),輕供,不管用"。國家對110千伏以下輸電線路幾乎沒有投資,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農戶籌資建設的。但隨著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正在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在這一股電網改造以及電力制度改革的戰(zhàn)斗中,越來越反映出農村電力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發(fā)展前景是廣闊。
二、農村用電安全的現(xiàn)狀
2.1、農戶安全用電意識不到位
電力企業(yè)雖然利用新聞媒體、農村安全用電常識宣傳畫等多種手段進行了宣傳,但農民的安全用電意識仍很淡薄,對安全用電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
對于按電力資產產權歸屬界定管理存在模糊認識,責任和義務不到位的問題十分突出。就農戶住宅戶表及以下的套戶線、進戶線和室內線路來說,絕大多數農民不愿出資維護,得過且過,認為燈只要能亮就行,私拉亂接現(xiàn)象嚴重,使農民生活用電成為農電安全管理的真空地帶。
農村特別是戶表及以下不安全因素突出,管理不到位。一是對電力設施的安全保護力度不夠。二是對查出的安全隱患,特別是竊電、違章用電得不到及時處理。三是對發(fā)生設備、人身事故的處理依賴電力部門。
供電線路老化、損耗過大、可靠性低,電能供不應求。電力線路桿塔同桿架設廣播、通訊等線路輸電線路保護區(qū)違章建筑極為普遍,沒有有效措施加以制止、清理,隱患很大。經常可以看見農民朋友為了用電而起糾紛,不時還會發(fā)生事故。
2.2、鄉(xiāng)鎮(zhèn)供電所的安全管理是目前農電安全管理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安全工作停留在縣公司領導層執(zhí)行,過程層層淡化,職能部門監(jiān)督、檢查下沉不夠,落實不到位。
供電所長、安全員素質普遍較低。對基本安全概念模糊不清,對所轄設備狀況不熟悉,難以有效組織各項安全活動、實施各項安全組織、技術措施,準確分析安全隱患,制定整改措施。
農村電工業(yè)務素質偏低,培訓工作不及時,用人機制、競爭機制的落后,造成人才流失,給安全生產帶來了較大隱患。
三、加強用電安全意識教育和管理的辦法
3.1、加強對安全意識教育的培訓與宣傳???????????????????????????????
大力宣傳安全用電知識,加深人們對電的認識與了解。根據歷年的觸電事故案例分析很多,事故的發(fā)生同死者不懂安全用電知識有關。電力部門要加強農村安全用電知識的宣傳普及,對常規(guī)的安全知識、典型的安全事故以及用電法律、法規(guī)在農村集市等場所進行安全宣傳,同時積極發(fā)揮村委會的作用利用農村墻報開展安全知識宣傳等,提高全體村民安全用電意識。
加大宣傳力度,開展農村安全用電常識教育。針對目前農村安全用電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利用新聞媒體進一步宣傳安全用電常識,印發(fā)安全用電宣傳資料,深入到學校、農村宣傳安全用電知識,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有效地提高農民的安全用電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針對農電統(tǒng)管后出現(xiàn)的宣傳教育不到位的實際情況,利用各種宣傳方式,認真向農民朋友宣傳安全用電常電常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所有電氣設備的金屬外客都應有可靠的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措施,有可能被雷擊的電氣設備要安裝避雷設施。照明等控制開關一定要接在火線上。在一個電源插座上不允許接過多或功率過大的用電器和設備。不能用潮濕的手或濕布去接觸或搽抹開關,插座,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在雷雨天氣,不要靠近高壓線桿和避雷針的接地導線,以免遭到雷擊。在農村用的務農工具多數都是金屬做的,因此雷雨天氣時也不要扛著金屬器具到處走,避免雷擊事故發(fā)生。
3.2、加強對農電安全的管理
隨著農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安全用電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各項法規(guī)的建全,人們的各種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加強,由于原有的安全管理體系已不再適應新形勢的發(fā)展需要,給我們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大整改力度,建立健全農村安全用電管理體系。對供電所職能進行科學分析,以農村電力設施規(guī)范安全化、農村用電管理措施標準化、農村安全用電評價經?;癁橹攸c,加大對農村用電設施的治理力度,強化農村安全用電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清查、整改工作,提高農村安全用電管理水平。
嚴把工程質量關。在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中,成立了網改小組,制訂了嚴格的工程改造建設規(guī)定和制度。層層嚴格把關,做到施工一處,驗收一處,合格一處,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工程材料、質量和施工工藝的監(jiān)督檢查,對不合格的材料及工程,一經發(fā)現(xiàn),堅決撤換返工,不留后患。工程結束,施工人員、工程負責人、驗收人都要分別簽字,從而保證了工程施工質量,為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礎。 ?????
盡可能改善農村用電的條件,合理安裝或更新電氣設備和架空線路。保證線路的機械強度合格,熱穩(wěn)定性合格,且設備絕緣良好。
必須用絕緣材料將帶電體封閉起來,保證人體不會觸及帶電導體而發(fā)生觸電事故。良好的絕緣是電氣設備和線路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是防止觸電事故的重要措施。采用遮欄,護罩,護蓋,柵欄等屏護裝置將帶電體與外界隔絕開來,防止人員接近觸及帶電體,以杜絕不安全因素,這些措施稱為屏護措施。遮欄,柵欄等屏護裝置上應根據被屏護的對象掛上“止步,高壓危險!”,“當心觸電”等標示牌。
為防止人體觸及或過分接近帶電體,或者車輛和其他物體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避免火災和各種短路事故,在帶電體與地面之間,帶電體與帶電體之間,帶電體與其他設施之間,都必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安全間距的大小取決與電壓的高低,設備的類型,安裝的方式的因素。
3.3、加強鄉(xiāng)鎮(zhèn)供電所的管理
要解決農電安全問題,必須從鄉(xiāng)鎮(zhèn)供電所抓起,從農電工培訓、考核入手,完善機制,落實措施,夯實安全基礎。正視農電安全生產目前嚴峻形勢,找準安全問題癥結,變事后反思、分析、處理為事前預控、整改、防范。從事故統(tǒng)計可以看出,農電事故基本發(fā)生在鄉(xiāng)鎮(zhèn)供電所的管理上從意識到水平尚有差距,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必須去攻克。
安全常態(tài)考核必須建立和落實,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對一級考核,要在日常管理中體現(xiàn)?,F(xiàn)在每年安全責任狀,風險抵押制度,違章記分制,安全獎懲制度,不能成為企業(yè)紙上框架,不能成為企業(yè)的“年飯”。保證體系、監(jiān)督體系,在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事前預防少,事后處理多,有目標無手段,因此應該對日常安全工作一切隱患、差錯、未遂進行檢查,并要有人承擔責任。
安全工作要實行閉環(huán)管理。不抓閉環(huán)等于不抓,只要一環(huán)開,就會帶出事故。長治市委書記講過一個公式,“開會加不落實等于零,布置工作加不檢查等于零,抓住不落實的事加追究不落實人等于落實?!弊ズ瞄]環(huán),就是落實安全責任。?
要把“三項責任制”考核推進供電所,制定一系列的考核辦法及措施,把實現(xiàn)安全目標和日常安全管理結合在一起,進行常態(tài)考核,使其起到有效的作用。
加強農電工作隊伍培訓,加快農電工工資的改革。俗話說沒有知識不知害怕,安全意識來源要么“親歷事故,歷歷在目”,要么“日常學習,感悟在心”,不能讓每個人去親歷事故震撼他,只有加大培訓教育。人們“過馬路兩頭看”就是孩提時大人們不停叮囑形成的潛意識,安全教育也需如此。
要提高供電所工作負責人、監(jiān)護人,這些“一線安全把關群體”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所有事故都與這些人密切相關,對這幾類人要加強監(jiān)管。第一,提高待遇;第二,嚴格追究;第三,擇才選用。不解決這些關鍵人的意識問題,其他人更無從談起。
“下一個錯誤可能致命”概括事故的發(fā)展模式為:“一個小的錯誤或事故發(fā)生了,沒有被發(fā)現(xiàn),或沒有被解決;隨后發(fā)生的事件加劇了初始事故的破壞力和嚴重性;有關人員不相信,也未能立即評估問題的嚴重性,在試圖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試圖掩蓋問題;突然意識到情況已經完全失去控制,重大災難性事件發(fā)生;最后在對事故進行的調查和反思中發(fā)現(xiàn),錯誤鏈的第一環(huán)——初始的‘小問題’總發(fā)生在人們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安全事故有偶然性,但安全基礎不牢固,安全意識淡漠,違章操作頻繁卻是事故必然。如果過多想偶然性,事后為什么能分析出條條種種。因此,各級領導在布置工作的同時要不厭其煩地交待安全工作,只有我們遵循規(guī)章,事故才是可以避免的。
四、加強農村用電安全意識的作用
加強農村用電安全可促進社會發(fā)展。農村用電安全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沒有農村的安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就不可能實現(xiàn),沒有農村的安全,農民就不可能全面享受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各級政府一定要站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長期性,把農村安全納入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規(guī)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布局,放在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協(xié)調發(fā)展。
五、結束語
古人云: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電也如此,它既能給人類帶來光明,也能給人帶來災難。人們雖然不能杜絕災難的發(fā)生,但是可以減少災難的發(fā)生。農村用電安全的工作做好了,就減少了農電傷亡事故的發(fā)生。提高農村用電的安全可靠性不僅農民受益,還促進了供電部門的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國家電力公司農村電網運行管理辦法(試用)? 2002年09月第一版
[2] ] 國家電力公司農村電網供電可靠性管理辦法(試用)? 2002年0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