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采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確保教材建設高質量的同時,還應根據油氣儲運安全技術課程的特點和大綱要求,形成規(guī)范的教學方案,包括教學大綱、教學講義、教學課件等。
在課件的制作上充分發(fā)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使教學信息以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和表述出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充分使用播放相關新聞和錄像的教學形式。
通過以上教學手段,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相同的時間里傳授了更多的知識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3 充分利用仿真教學實驗室資源
西南石油大學在2008年建成了油氣儲運仿真教學實驗室,油氣儲運仿真教學實驗室包括有原油管道仿真教學系統(tǒng)、油庫仿真教學系統(tǒng)、油氣儲運工藝流程演示系統(tǒng),初步構成了覆蓋儲運專業(yè)大部分課程的教學實驗系統(tǒng)。
在油氣儲運安全技術教學中,利用慶鐵線運行仿真培訓系統(tǒng),模擬管道關泵、關閥、堵塞、泄漏工況,使學生了解輸油管道在事故工況下,操作參數的變化規(guī)律,產生水擊的危害,以及維持輸油管線正常運行的方法。
利用油庫仿真教學系統(tǒng),在事故工況模擬操作界面,選擇事故作業(yè)類型,然后依次點擊“計算穩(wěn)態(tài)流量”、“初始化”、“事故停泵”(“事故關閥”),開始模擬。了解油庫在事故工況下,操作參數的變化規(guī)律和保證油庫正常運行的方法。
在該實驗室內完成了目前在現場生產實習所無法完成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 讓學生在盡量擬真的環(huán)境和場景中進行認識和學習,進一步加深理解油氣儲運安全技術的專業(yè)知識。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改革的具體做法是:形成“習題訓練、上機訓練、期末考試”三位一體的考核制度,對每位學生的出勤情況和作業(yè)情況給出習題訓練成績,以10%的比例計入課程結業(yè)總成績,對學生的上機實驗的表現情況和實驗報告的質量給出上機訓練成績,以20%的比例計入課程結業(yè)總成績,期末考試以開卷考核的形式,以70%的比例計入課程結業(yè)總成績。
在習題訓練和期末考試中,部分利用分析具體案例來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使考試的內容不再全是需要死記硬背的理論知識點。通過案例來考試,答案不會是唯一的,只要是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分析后,得出合情合理、措施方法完善的答案即可。這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理論與實際聯系,充分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綜上所述,《油氣儲運安全技術》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它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專業(yè)水平,還要有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應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系統(tǒng),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為石油工業(yè)培養(yǎng)更多實用型人才[3]。
參考文獻
[1] 鄧演雯,陳秋華,吳聲怡,曹仁穩(wěn).技術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6-3,3:56-58.
[2] 吳良英.探究安全用電事故案例分析的教學應用[J].煤炭技術,2009-7,7:157-158.
[3] 吳曉南.《燃氣燃燒與應用》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8.16:206-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