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LNG/L-CNG加氣低溫、易燃、易爆,易泄漏、易發(fā)生安全事故的特點,為了預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和一旦突發(fā)緊急情況后能及時控制危險源,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能有條不紊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結合華潤燃氣控股集團《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中的要求,特制定本預案。
本應急預案適用于象山華潤燃氣有限公司加氣站內的液化天然氣(LNG)卸車區(qū)、儲氣儲罐區(qū)、加氣區(qū)、控制室等區(qū)域突發(fā)的天然氣嚴重泄漏、火災爆炸等緊急事故的搶修與救援工作。
4.1搶險領導小組成員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分管經理
成員:工程部經理、安全專職、辦公室經理、加氣站站長。
4.2事故報告程序
4.2.1一旦發(fā)生嚴重泄漏、著火事故,第一發(fā)現者將有關具體情況立即報告加氣站站長,加氣站站長立即按下列程序報告:
a)總經理
b)分管經理
c)工程部經理、安全專職
d)檢修工、電工、專職安全員、義務消防隊員
e)經總經理或分管經理同意后,報告公安、消防、安監(jiān)、醫(yī)療救護、燃氣管理、技術監(jiān)督、環(huán)保等部門。
4.2.2當發(fā)生重大泄漏、火災或爆炸的重大事故時,經總經理或分管經理同意,及時通知下列部門和人員:
a)報告公安、消防、安監(jiān)、醫(yī)療救護、燃氣管理、技術監(jiān)督、環(huán)保等部門。
b)象山華潤燃氣公司總經理、安全副總、安技部、辦公室主任 。
4.3搶險指揮人員
當突發(fā)性事故發(fā)生時,必須聽從總指揮的命令;若總指揮外出時,由分管經理負責指揮;若分管經理也不在時,由工程部經理和安全專職組成臨時指揮機構負責指揮;若法定假日、休息日、或晚間,由加氣班班長臨時指揮,并需用各種方法迅速聯(lián)系自己的上一級及搶修人員,確保所有關人員到達現場。
4.4搶險領導小組指揮地點
第一指揮點:公司搶修調度中心(電話)
第二指揮點:事故現場加氣站營業(yè)室內
在緊急狀況的初起階段,因無法確認現場的危險程度,除搶險領導小組人員外,其他人員應在加氣站外安全區(qū)域集合。
4.5基本原則
a)LNG/L-CNG加氣站,一旦發(fā)生重大泄漏,火災和爆炸險情如不能及時排除,控制險情,釀造事故危害極大,因此LNG/L-CNG加氣站員工必須經技監(jiān)局培訓后持證上崗,熟悉本崗位在處置緊急情況中的職責,熟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處置辦法。
b)突發(fā)緊急情況事故應急預案是LNG/L-CNG加氣站安全生產的重要管理制度。
c)突發(fā)緊急情況事故應急演練是LNG/L-CNG加氣站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
??? d)加氣站站長對全站的安全負有全部責任;在正常工作時間內對出現的各種突發(fā)事故,作為現場第一負責人。
e)加氣站的生產區(qū)和加氣區(qū)內,當班加氣班班長和當班加氣工為主要安全責任人。
4.6加氣站危險性分析
a)加氣站概況:1、丹北加氣站位于塔山東麓,屬二級站。本加氣站總占地面積 2550 m2,其中建筑物占地面積 271 ?m2。分工藝布置區(qū)和加氣區(qū)兩個區(qū),工藝布置區(qū)布置有LNG儲罐及低壓泵等;加氣區(qū)布置有1臺LNG加氣機。加氣站設2臺CNG加氣機。工藝區(qū)分1個60 m3儲罐、2臺液壓雙泵撬體。加氣區(qū)設有二道車道,根據規(guī)范,單車道寬度不應小于3.5 m ;儲罐區(qū)和加氣區(qū)為鄰,周邊設有防護堤(圍堰)。
b)天然氣的理化特性:天然氣為無色無臭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天然氣的爆炸極限為5—15%,泄漏到空氣中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天然氣火災危險等級為甲B類。天然氣為烴類混合物質,屬低等毒性物質。長期接觸天然氣可出現神經衰弱綜合癥。
c)液化天然氣的理化特性:液化天然氣為低溫(-162°C左右)的無色無臭液體。主要成分甲烷,爆炸極限為5%—15%。當液化天然氣由液體蒸發(fā)為冷的氣體時,其密度與在常溫下的天然氣不同,約比空氣重1.5倍。天然氣泄漏是沿著液面或地面擴散,吸收水與地面以及大氣的熱量,形成霧狀寒冷氣的白色云團。其外圍燃氣與空氣混合仍有易燃、可爆性的混合物存在。遇火會立即燃燒并回燃。當冷氣溫熱至-112°C左右,就變得比空氣輕,開始向上升,漏到空氣中遇火會燃燒爆炸。液化天然氣比水輕,遇水生成白色冰塊。急劇擾動能猛烈爆噴。液化天然氣火災危險等級為A類。液化天然氣為烴類混合物質,屬低等毒性物質。由于低溫(-162°C左右)接觸到很容易造成凍傷。
4.7 LNG的低溫危險性
a)LNG是在低溫狀態(tài)下儲存,使用為常溫氣態(tài)下應用。LNG泄漏后迅速蒸發(fā),然后降至某一固定的蒸發(fā)速度;開始蒸發(fā)時氣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在地面形成一個流動層,當溫度上升約 -110℃以上時,蒸氣與空氣的混合物在溫度上升過程中形成了密度小于空氣的“云團”。同時,由于LNG泄漏時的溫度很低,其周圍大氣中的水蒸氣被冷凝成“霧團”,然后,LNG再進一步與空氣換熱后完全氣化。 LNG 的低溫危險性能使相關設備脆性斷裂或冷收縮,從而損壞設備;人體接觸低溫流體也可能造成低溫灼傷。
b) 蒸發(fā)氣體(BOG)的危險性:雖然LNG存在于絕熱的儲罐中,但外界傳入的能量均能引起LNG的蒸發(fā),這就是BOG(蒸發(fā)氣體)。故要求 LNG儲罐有一個極低的日蒸發(fā)率,要求儲罐本身設有合理的安全系統(tǒng)放空。否則,BOG將大大增加,嚴重者使儲罐內溫度、壓力上升過快,直至儲罐破裂爆炸。
c) 火災、爆炸的危險性:天然氣在空氣中的濃度在 5%~15%時,遇明火可產生爆燃。因此,必須防止可燃物、點火源、助燃劑(空氣)這三個因素的同時存在。
d) 翻滾的危險性:通常,儲罐內的LNG長期靜止將形成兩個穩(wěn)定的液相層,下層密度大于上層密度。當外界熱量傳入罐內時,兩個液相層自發(fā)傳熱和并相混合,液層表面也開始蒸發(fā),下層由于吸收了上層的熱量,而處于“過度”狀態(tài)。當二液相層密度接近時,可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氣體,使罐內壓力急劇上升,這就是翻滾現象。翻滾將產生大量的氣體,造成儲罐內壓力急劇上升并導致儲罐結構的破壞而發(fā)生儲罐破裂。
4.8 加氣站可能發(fā)生的事故
1泄漏事故
加氣站內天然氣泄漏主要發(fā)生在LNG槽車卸車時加氣機、漏液;氣體作業(yè)中發(fā)生泄漏等以及由于設備保養(yǎng)不當,易損耗件沒有及時更換,或加氣不遵守操作規(guī)程,車輛違章撞擊造成管道焊接、閥門、法蘭、加氣機等損壞而造成大量漏氣。大面積大量漏氣很容易引起人員中毒、窒息傷亡事故或遇到火源引起燃燒爆炸等重大生產安全事故。
2火災爆炸事故
天然氣一旦泄露,在空氣中極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或引發(fā)火花點,如靜電火花、明火火源、雷擊、電氣火花、機械火花、違章作業(yè)等,會引發(fā)燃燒造成火災爆炸事故。
a)靜電火花:卸氣作業(yè)或加加氣作業(yè)時,流速過大,聚集大量靜電,會產生火花;
b)明火火源:加氣站附近動火作業(yè)、站內設有廚房,使用電爐做飯、違章使用明火、站內使用打火機、吸煙等。
c)雷擊:若儲罐、加氣、建(構)筑物等未做防雷接地或者防雷接地不合格,遇雷擊易造成油氣爆炸或燃燒。
d)電氣火花:若加氣站爆炸危險區(qū)域未使用相應等級的防爆電氣,或防爆電氣破損、接觸不良、密封失效、以及不使用防爆電器等原因會造成電火花。
e)機械火花:加氣站內違章動火作業(yè),使用非防爆工具、帶釘鞋子會造成機械火花。
f)違章作業(yè):天然氣拖車卸氣不接地作業(yè),流出過快以及平時對安全管理不嚴格造成的火花。
5.1危險源監(jiān)控與安全管理
5.1.1 應急指揮部24小時值班電話: 5.1.2 加氣站制定日常安全檢查制度
a)站長對加氣站各設施設備進行不定時地安全檢查,安全員每工作日進行安全巡查,各班組兼職安全員每班進行巡查,排出隱患。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定期進行安全評價、防雷防靜電檢測。
b)同時,加氣站對所有員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培訓,以提高員工的安全經營的基礎知識和安全意識。
c)加氣站嚴格按規(guī)范要求,按規(guī)定配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
d)加氣站在不同崗位,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杜絕煙火。同時,賦予站內當班員工在發(fā)生險情時第一時間發(fā)布撤離和停產的權力。
5.2預警行動
a)站內人員定期對加油站設備、貯罐、電器設施、防雷防靜電設施、消防設施進行檢查。
b)當發(fā)現加氣設施、貯罐、電器設施、防雷防靜電設施、消防設施存在問題時,立即暫停營業(yè),直到故障排除后方可恢復營業(yè)。
c)當發(fā)現有天然氣泄漏時或有大量液體泄漏揮發(fā)時,站長立即通知通訊疏導組通知應急指揮部并拉警戒線和安置警告報牌,疏散站外人員和車輛,安全距離內禁止明火,并通知在崗人員要立即做好應急準備,攜帶防爆工具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檢查,直到隱患排除后,方可恢復營業(yè)。
d)當發(fā)現加氣周邊非法使用明火、或者發(fā)生火災有可能威脅到加氣站安全時,立即發(fā)出警告,同時撥打110、119報警。
e)當加氣站內部發(fā)生泄漏、失火時,立即切斷電源,停止營業(yè),同時向現場指揮(站長)報告,現場指揮(站長)立即發(fā)出應急響應,報告總指揮和撥打119報警,加氣全體人員立即按滅火專項預案投入滅火戰(zhàn)斗。
5.3信息報告與處置
5.3.1信息報告與通知
5.3.1.1站內:事故發(fā)現的第一人應立即大聲呼喊,以通知當時在崗的所有作業(yè)人員。如站長或安全員處于事故現場較遠位置或不在站內,要及時撥打其手機,報告事故情況。站長根據事故分級響應等級分別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
5.3.1.2求助:如事故靠加氣站自身力量得不到控制時,由通訊組向公安消防隊、急救中心等社會救援力量報警求助,報警求助內容要簡要、清晰,應包括:
a)企業(yè)名稱;
b)企業(yè)詳細地理位置;
c)發(fā)生的事故類型(火災爆炸或天然氣、油品泄漏等);
d)事故可能涉及到的危險物質及數量;
e)人員傷亡情況等。
5.3.1.3應急電話: 火警119,匪警110,醫(yī)院120,交警122 。
5.3.2信息上報
液化天然氣大量泄漏或發(fā)生火災發(fā)生后,由應急指揮部及時向蘇州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蘇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報告事故情況,報告采用書面形式,傳真報送。情況緊急時,可先電話報告,隨后補報書面報告。事故報告時間:事故發(fā)生1小時內。
事故報告內容:
a)事故發(fā)生單位概況;
b)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c)事故的簡要經過;
d)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的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e)已經采取的措施;
f)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g)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
5.3.3信息傳遞
事故發(fā)生后,由后勤保障組及時向周邊其他單位進行事故通報,以便其采取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6.1響應分級
加氣站按事故的類型和危害后果,將應急響應分為三級:一級響應為重大事故;二級響應為較大事故;三級響應為一般事故。
a)一級響應:裝載LNG車輛,儲罐發(fā)生大量泄漏并著火、爆炸事故,或死亡1人以上事故。
b)二級響應:供氣系統(tǒng)大量漏氣、漏液,加氣機著火。
c)三級響應:管道、閥門或售氣、售氣機泄漏,電氣火災。
6.1.1 三級響應 :主要針對發(fā)生少量天然氣等泄漏,但沒有造成大面積漫延和揮發(fā),沒有引起火災爆炸,或是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非天然氣等物質的初期火災,由本站員工及時采取措施而得到控制的一般事故的響應。
6.1.2 二級響應:當加氣站內由于一般事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引發(fā)更大量漏氣時或局部發(fā)生火災等較大事故時,加氣站啟動二級事故應急響應。
加氣站的火災爆炸事故或突發(fā)大的火災爆炸事故等重大事故時,加氣站啟動一級事故應急響應。重大事故在進行一級響應后,在進行自救的同時,及時向當地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求助,在政府啟動相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后,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6.1.3 一級響應:當加加氣站由于一般事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而引發(fā)更加嚴得的火災爆炸事故或突發(fā)大的火災爆炸事故等重大事故時,加氣站啟動一級事故應急響應。
重大事故在進行一級響應后,在進行自救的同時,及時向當地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求助,在政府啟動相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后,積極配合政府和社會救援力量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6.2響應程序
6.2.1報警
本加氣站在發(fā)生各類事故時,最早發(fā)現者應立即向站長或安全員報告。
a)發(fā)生天然氣大面積泄漏或發(fā)生火災事故時,應立即報警,向值班人員說明事故情況,目前應急處理情況及需要提供的幫助等。
??? b)值班人員根據災情嚴重程度,按應急響應分級的要求,決策是否需要外部援助。如需要外援,應撥打119和120,請求外援。
??? c)報完火警后,值班人員立即通過電話向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報告事故情況。報完警后,消防值班人員指揮有關人員到路口迎車,指此事故地點。
??? d)事故應急指揮部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通知事故應急指揮部人員和事故搶險組所有人員到達事故現場。
??? e)事故應急指揮部迅速對事故的發(fā)展做出判斷,同時向象山縣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象山縣人民政府、環(huán)保局等單位報告事故情況。
6.2.2.啟動預案
接到事故報告后,工程部門經理立即宣布啟動事故應急預案,成立事故應急指揮部,??? 指導所有員工按預案組成事故應急處置組、后勤保障組立即展開應急處置。
6.2.3.應急處置
a)搶險組按各類事故預定處置程序和方案,展開滅火或防止天然氣繼續(xù)泄漏的應急處置。
???? b)如有受傷人員,救護組將受傷人員抬至安全區(qū)域,進行簡單救護后移交給通訊組等待120救援。
???? c)如是天然氣槽車泄漏或起火,應協(xié)助司機在進行初步處置后,將車輛推至安全區(qū)域。
???? d)對受傷人員現場進行簡單救護,及時聯(lián)系附近醫(yī)務人員和救護醫(yī)院,護送轉移傷員。
e)應急指揮部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保證資金投入,緊急協(xié)調事故應急物資。
f)按總指揮的指令,向消防隊等社會救援力量報警請求救援。
g)外來應急救援力量到達時,由通訊組到路口引導救援力量。
h)如有火災,及時、正確使用滅火器滅火。
6.2.3.1應急結束??
a)當泄漏得到有效控制,泄漏的天然氣等得到妥善處理不再揮發(fā)蒸氣,起火被徹底撲滅,沒有發(fā)生次生或衍生事故的條件時,由總指揮宣布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b)應急工作結束后,由后勤保障組對應急工作進行簡要總結,核實與先前報的事故情況是否相符,如有變動應由總指揮及時向上級部門補報事故情況。
6.2.3.2信息發(fā)布
加氣站發(fā)生事故時,應急總指揮迅速對現場事故的發(fā)展勢態(tài)做出判斷,并根據應急響應的分級和程序要求,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必要的時候向社會媒體發(fā)布事故相關信息。
6.2.3.3后期處置
a)由搶險組為主,救護組配合對事故現場進行徹底清理,對于事故中產生的消防污水進行統(tǒng)一收集,聯(lián)系污水處理場用槽車運走進行處理。
b)對于處理泄漏所產生的廢物物品,由搶險組收集到一起,運到安全區(qū)域或場所進行焚燒。
c)對于在事故的損壞的設備,由應急指揮部及時請專業(yè)人員進行維修,維修時注意施工作業(yè)時的安全,防止發(fā)生窒息、火災爆炸事故。
d)事故現場得到徹底清理和經營設備設施得到維修后,總指揮安排恢復營業(yè)。
e)對于在事故中受傷的人員,救護組要妥善安排好后續(xù)醫(yī)治和陪護工作。
f)應急指揮部對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加氣站現有的應急資源如配備的應急器材和員工的應急能力進行評估,提出整改建議,必要時對預案進行修訂。
6.2.4液化天然氣泄漏事故處理措施
6.2.4.1 LNG儲罐區(qū)泄漏
操作人員應果斷關閉中央控制臺上的緊急切斷按紐,使儲罐進出閥門全部關閉。
a)在最短時間內通知站長(現場指揮),并立即通知搶險組及撥打119、110協(xié)助搶險。
b)站長(現場指揮)視情況報告應急指揮部,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
c)疏導組封鎖生產區(qū),嚴禁無關人員及任何車輛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