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60)-每個水袋容水量為40L(60L);
??? 4、對隔爆水棚架設的要求
??? (1)、水棚排間距為1.2m,主要水棚的棚區(qū)長度不小于30m。首排水棚與掘進頭、回采面上下口、裝載點距離為60~200m。水棚應設置在巷道的直線段內。水棚與巷道的交叉口、轉彎處、變坡處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50m。
??? (2)、主要隔爆水棚設置在與主、副井筒相連通的皮帶、軌道和回風大巷。輔助隔爆水棚設置在采煤工作面進風巷和回風巷,采區(qū)內的煤巷、半煤巷掘進巷道,煤倉上口聯(lián)絡巷。
??? 5、水棚給水系統(tǒng)
??? 水棚采用巷道中消防管路系統(tǒng)給水,在水棚附近的消防塵管路上設閥門,接膠管給水棚注水。
??? 6、隔爆水棚的安裝、拆除與維護:
??? (1)按設計要求選擇合理位置打眼并埋設吊鉤。
??? (2)隔爆水棚應設置在巷道的直線段內,棚區(qū)前后20m的巷道斷面與棚區(qū)斷面一致。
??? (3)隔爆水槽(袋)安裝方式呈橫向吊掛式布置,水槽(袋)長邊垂直于巷道軸線),水槽(袋)應采用易脫鉤的吊掛方式,掛鉤位置應對正,每對掛鉤的方向要相向布置(鉤尖與鉤尖相對)。
??? (4)水槽(袋)底部至巷道軌面的垂直距離不小于1.8m;水槽(袋)外邊緣與巷壁、頂板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于100mm,距離頂板不大于1m;水槽(袋)之間的間隙與水槽(袋)同支架或巷壁之間的間隙之和不得大于1.5m,特殊情況不得大于1.8m;同一排水槽(袋)之間最小間隙不小于100mm,不大于1.2m。
??? (5)水槽(袋)吊掛必須排列整齊,要求保證下邊緣在同一水平。
??? (6)水棚區(qū)應設有加水的三通和閥門,備有加水軟管。水棚安裝完畢,水槽(袋)內必須加滿水,并懸掛隔爆設施說明牌。
??? (7)水棚設專人管理,每周至少檢查一次。發(fā)現(xiàn)水槽(袋)損壞,必須及時更換,并隨時補充水量,保持水量充足,并做好相關記錄。
??? (8)撤除水棚時,首先將水槽(袋)的水放掉,回收水槽(袋)后,逐個拆除水棚托架。
??? (9)撤除的水棚托架、水槽(袋)、配件要及時裝車運走,不能及時運走的應在指定地點堆放整齊,并掛牌管理。
??? 四、防止煤塵爆炸安全技術措施
??? 1、堅持濕式打眼、水炮泥、水幕、隔爆水棚、轉載點噴霧、煤機噴霧、架間噴霧等綜合防塵措施,并做好個體安全防護。
??? 2、井下嚴格控制電氣焊,不得殘留火星,杜絕電器失爆現(xiàn)象,控制一切火源,以防發(fā)生意外。
??? 3、加強防塵管路的管理。防塵水管應鋪設到所能產生粉塵和積塵的地點,并且在需要用水沖洗和噴霧的巷道內,每隔50m安設一個防塵三通。
??? 4、井下電氣設備及保護必須選用:電氣設備的外殼應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以保證電氣設備良好的絕緣性能。各種電氣設備必須具有良好的防爆性能;各種電氣設備的檢修、搬遷不允許帶電作業(yè)。
??? 5、全面加強全礦干部職工防塵方面的教育,切實利用粉塵防治設施,杜絕煤塵堆積現(xiàn)象的發(fā)生,消除煤塵爆炸的根源。
??? 五、避災路線及避災措施
??? 1、發(fā)生火災、瓦斯、煤塵爆炸避災路線:1501工作面-1501運輸巷-主(副)斜井-1024平硐-地面。
??? 2、井下發(fā)生煤塵爆炸事故時,遇險人員的避災方法:
??? (1)事故發(fā)生后,遇險人員不要驚慌,要保持冷靜,迅速判斷發(fā)生事故的地點和自己所處的位置。
??? (2)當遇險人員位于事故地點的上風側時,應迎著風流撤退,位于下風側時,可迅速使用自救器或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快由捷徑進入新鮮風流中。
??? (3)如果在撤退過程中遇有沖擊波及火焰襲來時,應背向沖擊波俯臥在底板或水溝內,頭要盡量低些。爆炸波過后,沿避災路線,盡快進入新鮮風流,離開災區(qū)。
??? (4)若巷道破壞嚴重,又不知撤退路線中是否安全,就應選擇頂板堅固,無有害氣體,有水或離水較近的地方躲避,耐心等待營救。并盡量利用風筒、木板、工作服等材料搭筑風障,阻止和減少有害氣體的進入。同時要時刻注意附近情況的變化,發(fā)現(xiàn)有危險時,應立即轉移。
??? (5)躲在避難硐室或躲避洞內的人員,應倒臥休息,并關閉礦燈,只留一盞礦燈,掛在硐室口,燈頭向外,以示有人,或有可能,應派出兩名有經驗而又熟悉線路的老工人進行偵察,并在沿途作上信號標志,以便救護隊尋找。經偵察人員確認后,在場的領導應迅速組織大家沿安全路線撤離。
??? (6)避災中,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紀律,聽從指揮,主動照顧好受傷的人員,換人隨時敲打鐵軌或鐵管,發(fā)出呼救信號,并盡量尋找電話,以便及早同災區(qū)外或地面取得聯(lián)系。
?????? 3、預防一氧化碳及其它有害氣體中毒措施
??? (1)發(fā)現(xiàn)有煙霧或異味,應迅速而正確的戴好自救器。
??? (2)處于上風側人員迎風撤退,下風側人員迅速進入安全地帶。
??? (3)實在無法撤離時,應在附近硐室內躲避,并采取措施隔斷風流,等待營救。
??? (4)對中毒人員應迅速送到新鮮空氣巷道內。
??? 六、本措施未盡事宜,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guī)程》規(guī)定和“一通三防”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