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防止NCl3爆炸
3.2.1.1控制NCl3生成
a)控制原鹽質量。對原鹽含銨(胺)總量進行檢測,不符合有關標準的原鹽不準入庫。
b)監(jiān)測化鹽水。采用經(jīng)凈化的江河水化鹽,應注意不同季節(jié)江河水含銨(胺)量變化。
c)粗鹽水除銨(胺)?;}后的粗鹽水加入來自陽極液循環(huán)槽、經(jīng)脫氯塔脫氯的淡鹽水(游離氯含量為5-10mg/L),再加入適量的次氯酸鈉或氯氣,檢測粗鹽水游離氯應達到1~2mg/L、PH<4.2,使粗鹽水中的銨(胺)生成NCl3。其后經(jīng)過加壓溶氣罐,將生成的NCl3浮濾排除。
d)控制進槽鹽水指標。無機銨≤1mg/L,總胺≤4mg/L。
3.2.1.2防止NCl3富集
a)氯水洗滌工藝。采用低溫氯水冷卻洗滌凈化電解槽出來的濕氯氣,清除部分氣相NCl3。
b)NCl3排放制度。氯槽、冷凝器、分離器及氣化器定期帶液氯排污,清除部分液相NCl3。同時取排污液氯檢測NC3含量,嚴格控制在60g/L以下。若NCl3超過60g/L,應增加排污量和排污次數(shù),并加強檢測,同時應查找原因,及時消除。
c)余氯量控制。氣化器內的液氯不得低于1/3。充裝量為500kg、1000kg的氯瓶應分別保留5kg、10kg以上的余氯,余壓必須≥0.05MPa;對使用頻次較高、接近檢驗期的鋼瓶,應抽檢余氯NCl3的含量,若NCl3含量太高,應提前清洗,消除隱患。
d)液氯產品質量。出廠檢驗NCl3含量≤50mg/L。
e)防止氯氣泄漏NCl3濃縮。氯槽、冷凝器、氣化器泄漏,應及時倒槽,對底部不能排盡的液氯,應通入含水≤0.01%的空氣進行混合、清洗或反洗,降低氣相NCl3濃度。嚴禁液氯自然蒸發(fā)排放,防止后期NCl3濃縮、積聚導致爆炸。
f)貯槽堿洗。排盡液氯的貯槽必須經(jīng)堿洗、堿液浸泡,徹底清除NCl3后才能檢修,避免底部或管閥沉積NCl3,在檢修、動火過程引起爆炸。
g)中和處理。必須保持排污裝置和污物處理設施完好,定期檢測堿池堿液濃度,對排出帶NCl3的廢氣、廢液及時中和處理,防止排污設施NCl3富集。
3.2.1.3消除引爆能。
靜電接地,使用防爆電器、設備及工具,只許用不超過45℃的水加熱氣化器,禁止使用強超聲波設備,嚴格執(zhí)行用火管理制度等。
3.2.2防止氫氣爆炸
?。?)防止爆炸性混合氣體的形成:
A)鹽水精制。分別加入足量的Na2CO3和NaOH溶液,通過戈爾膜或碳素管過濾除去沉淀,然后用鹽酸調節(jié)pH值,除去過量的CO32-,仍含有少量Ca2+、Mg2+的鹽水,最后通過樹脂塔除去。防止Fe32+、Ca2+、Mg2+等雜質產生第二陰極;
b)離子膜定期檢查維護,防止脫落、損壞;
c)從生產工藝上防止氫氣或氯氣竄漏;
d)控制氫氣濃度。氯氣總管中含氫應≤0.4%;氯氣液化后尾氣含氫應≤0.4%。實行尾氣定期排放、檢測制度,防止氫氣富集。
?。?)消除著火源。靜電接地,使用防爆電器、設備及工具,嚴格執(zhí)行用火管理制度等。
3.2.3防止有機物爆炸
?。?)防止倒流。氯瓶向反應釜內通氯氣時,中間應設置止回閥和足夠容積的緩沖罐,防止氯氣斷流或壓力減小時,有機物倒流,作業(yè)結束后立即關閉隔離閥及氯瓶閥。
?。?)充裝前必須有專人對鋼瓶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異物,方可充裝。
?。?)氯瓶及貯槽周圍禁止存放有機物質。
3.2.4控制受熱
液氯容器周圍禁止存放易燃物,防止火災引起受熱爆炸。
4、結束語
氯氣爆炸通常是由倒竄或誤裝物質、NCl3等引起的化學性爆炸。生產、貯存、使用氯氣的單位一定要按照《氯氣安全規(guī)程》的規(guī)定,嚴格控制各項工藝參數(shù),杜絕任何物質倒竄或誤裝進入液氯容器;嚴格控制進槽鹽水的無機銨和總胺含量,降低氯氣中NCl3的產生量,嚴格落實NCl3的分析與排放制度,防止NCl3富集。建立完善氯氣應急救援預案,防止各類重特大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