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危險源進行識別
對危險源進行識別是我們對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認識到危險源的存在,才會采取措施消除??赡軐е赂咛帀嬄涞奈kU源很多,貫穿于從場地平整到交付使用的全過程,需要全面了解所有施工工藝和專業(yè)方法,才能充分的認識到危險源。當前的識別基本為預測,存在不全面的弊端,但可以此確定重大事故的控制措施和方案,施工過程中在全面、精細的識別,采取恰當?shù)目刂拼胧┖头桨?,因此對危險源的識別是按照施工過程時間持續(xù)進行的。
以下是對施工現(xiàn)場常見的危險源進行識別,不全面但基本能顯示出高處墜落的控制點。
?。?)從發(fā)生部位分析主要是:
1)臨邊:尚未安裝欄桿的陽臺周邊,無外架防護的層面周邊,框架工程樓層周邊,上下跑道及斜道的兩側邊,卸料平臺的側邊和基坑槽周邊、正在施工作業(yè)的井道洞口邊。
2)洞口:樓梯口、電梯井口、預留洞口、通道口。
3)作業(yè)平臺:砌筑架、抹灰架、模板安裝和鋼筋綁扎作業(yè)架,室外簡易裝飾安裝架、涂刷架等。
4)垂直運輸設備:塔吊、施工電梯、物料提升機、吊藍。
5)腳手架:外腳手架、滿堂架、電梯井安裝架。
?。?)從人的行為看
1)高處作業(yè)人員未佩戴(或不規(guī)范佩戴)安全帶。
2)使用不規(guī)范的操作平臺。
3)使用不可靠的立足點。
4)冒險或認識不到的危險存在。
5)身體或心理狀況不健康。
6)不了解活動點危險源狀態(tài)。
(3)從事故成因看
1)無或不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2)借助、立足的工具、設備不穩(wěn)定固。
3)被外力沖擊后墜落。
4)立足不穩(wěn)。
(4)從管理方面
1)未及時為作業(yè)人員提供合格的防護用品。
2)監(jiān)督管理不到位或對危險源視而不見。
3)教育培訓(包括安全技術交底)未落實、不深入或效果不佳。
4)未明示現(xiàn)場危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