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理及化學因素的危害
3.1? 銳器、生物因素對人體的損害及防護? 隨著越來越多的HIV和HBV、HCV感染者數(shù)量的增加,經(jīng)常接觸血液或經(jīng)常被刺傷的醫(yī)護人員HBV感染發(fā)生率比一般醫(yī)護人員約高2倍,感染乙肝的發(fā)生率為2%~40%,感染愛滋病的發(fā)生率為0.2%~0.5%,臨床診療、護理用過的一切醫(yī)療用品幾乎都帶有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員在處理刀、剪、鉗、針頭等和被病人體液或血液污染的敷料時,要戴手套,戴具有防護性的口罩,動作要輕,避免器械之間的碰撞,金屬器械盡量不要用手分類,銳器應放防刺容器;污染敷料要先放冷水或含酶消毒劑浸泡,后再加消毒液清洗。有條件的供應室可采用全自動器械清洗機,對普通科室用過的器械應選用加酶洗滌劑清洗,對傳染科病人用過的器械應采取先消毒后清洗的方法,對回收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送焚燒爐集中銷毀。在操作過程中如一旦被刺傷或劃傷,應立即用肥皂水及流水沖洗,或用消毒液擦拭(70%酒精、0.5%洗必太醇),禁止傷口局部擠壓。各種操作前后必須按照標準6步洗滌法洗手,保持手的清潔。平時要相關(guān)免疫預防。
3.2? 紫外線及臭氧的防護? 紫外線能引起皮膚紅斑反應,表現(xiàn)皮膚紅斑水腫、水皰等癥狀,嚴重者可致皮膚癌;紫外線輻射對眼睛的損傷,可引起角膜炎、結(jié)膜炎,紫外輻射對晶狀體長期慢性的作用,可使晶狀體混濁而致白內(nèi)障的發(fā)生。臭氧對人體有毒,引起胸悶、頭痛,國家規(guī)定大氣中臭氧允許濃度不超過0.2%mg/m3。利用紫外線及臭氧消毒空氣時,必須要封閉空間,人員不在的情況下進行,消毒完畢至少30分鐘后方能進入。
3.3? 粉塵的防護? 工作人員在制作敷料、棉球或給手套上滑石粉時要戴口罩,防止粉塵吸入呼吸道,造成塵肺。
3.4? 化學消毒劑的危害及防護? 供應室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84消毒液、健之素、濃鹽酸、過氧乙酸、戊二醛,化學消毒劑污染空氣后,可引起眼的燒灼感、頭痛、鼻炎、皮膚過敏、哮喘等癥狀、長期接觸可導致記憶力障礙、注意力分散、生理功能異常等。在配制及使用過程中要戴手套、口罩、防護性用具、避免直接接觸;消毒劑如不慎濺到皮膚上或眼睛里,應立即用清潔流水反復沖洗;要了解其理化性質(zhì),盛放容器應加蓋,既防止其揮發(fā)給人體帶來的危害又確保了有效濃度,使用時要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換氣,或安裝空氣凈化裝置,確保工作人員的自身健康。
4? 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及防護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國內(nèi)大多數(shù)醫(yī)院把供應室視作后勤科室,或臨床-后勤間位科室,甚至認為無專業(yè)可言,把供應室變成老弱、病殘的聚焦點;加上供應室工作強度大,瑣碎、復雜,感染機會多,待遇和地位不及臨床科室,造成心理壓力大,心態(tài)失衡。因此,供應室護士要學會正確對待社會偏見及各種心理困擾,采取回避、疏泄、轉(zhuǎn)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做好心理調(diào)整,做好心理防護。護理管理者要關(guān)心、體貼護士,使護士感受到被重視、被理解與被尊重,身心愉悅地投入工作,減少或降低因社會心理因素及工作壓力對護理人員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