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井制作
1 外壁粗糙、鼓脹
1.現(xiàn)象
沉井澆筑混凝土脫模后,外壁表面粗糙、不光滑,尺寸不準,出現(xiàn)鼓脹,增大與土的
摩阻力,影響順利下沉。
2.原因分析
(1)模板不平整,表面粗糙或粘有水泥砂漿等雜物未清理干凈,脫模時,混凝土表層
被粘脫落。
(2)采用木模板,澆筑混凝土前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水分被吸去,致使混
凝土失水過多,疏松脫落形成粗糙面。
(3)采用鋼模板支模,未刷或局部漏刷隔離劑,拆模時,表皮被鋼模板粘結脫落。
(4)模板接縫、拼縫不嚴密,使混凝土中水泥漿流失,而使表面粗糙;或混凝土振搗
不密實,部分氣泡留在模板表面,混凝土形成粗糙。
(5)筒壁模板局部支撐不牢,或支撐剛度差,或支撐在松軟土地基上;澆筑混凝土時
模板受振,或地基浸水下沉,造成局部模板松開外壁鼓脹。
(6)混凝土未分層澆筑,振搗不實,漏振或下料過厚,振搗過度,而造成模板變形,筒
壁表面出現(xiàn)蜂窩、麻面或鼓脹。
3.預防方法
(1)模板應經(jīng)平整,板面應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
(2)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澆水濕潤,清洗干凈;鋼模脫模劑要涂刷均勻,不
少于二遍,不得漏刷。
(3)模板接縫、拼縫要嚴密,如有縫隙,應用油氈條、塑料條、纖維板或刮膩子堵嚴,
防止漏漿。
(4)模板必須支撐牢固,支撐應有足夠的剛度;如支撐在軟土地基上應經(jīng)加固,并有排
水措施,防止浸泡。
(5)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澆筑,嚴防下料過厚及漏振、過振,每層混凝土均應振搗至氣泡
排除為止。
4.治理方法
井筒外壁粗糙、鼓脹主要是增大了下沉摩阻力,影響下沉,應加以修整。即將粗糙部
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素水泥漿或1:3水泥砂漿抹光。鼓脹部分應將凸出部
分鑿去、洗凈,濕潤后亦用素水泥漿或1:3水泥砂漿抹光處理。
2 井筒裂縫
1.現(xiàn)象
井筒制作完畢,在沉井壁上出現(xiàn)縱向或水平裂縫,有的出現(xiàn)在隔墻上或預留孔的四角。
2.原因分析
(1)沉井支設在軟硬不均的土層上,未進行加固處理,井筒澆筑混凝土后,地基出現(xiàn)不
均勻沉降造成井筒裂縫c
(2)沉井支設墊木(墊架)位置不當,或間距過大,使沉井早期出現(xiàn)過大彎曲應力而造成
裂縫。
(3)拆模時墊木(墊架)末按對稱均勻拆除,或拆除過早,強度不夠,使沉井局部產(chǎn)生過
大拉應力,而導致出現(xiàn)縱向裂縫。
(4)沉井筒壁與內(nèi)隔墻荷載相差懸殊,沉陷不均,產(chǎn)生了較大的附加彎矩和剪應力造成
裂縫;而洞口處截面削弱,強度較低,應力集中,常導致在洞口兩側產(chǎn)生裂縫。
(5)矩形沉井外壁較厚,剛度較大,而內(nèi)隔墻相對較薄、較弱,因溫度收縮,內(nèi)隔墻被
外壁約束而出現(xiàn)溫度收縮裂縫。
3.預防措施
(1)遇軟硬不均的地基應作砂墊層或墊褥處理,使其受力均勻,荷載應在地基允許承
載力范圍以內(nèi)。
(2)沉井刃腳處支設墊木(墊架)位置應適當,并使地基受力均勻。墊木(墊架)間距應通
過計算確定,應使支點和跨中發(fā)生的拉應力彼此相等,并應驗算沉井壁在垂直均布荷
載作用下的彎矩、剪力、扭矩(對圓形沉井),使其不超過沉井壁的垂直抗拉強度。拆
除墊架,大型沉井應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小型沉井達到70%。
(3)拆除刃腳墊木(墊架)應分區(qū)、分組、依次、對稱、同步地進行,先抽除一般墊木(墊
架),后拆除定位墊架。
(4)沉井筒壁與內(nèi)隔墻支模應使作用于地基的荷載基本均勻;對沉井孔洞薄弱部位,應
在四角增設斜向附加鋼筋加強。
(5)矩形沉井在外壁與內(nèi)隔墻交接處應適當配置溫度構造鋼筋。
4.治理方法
(1)對表面裂縫,可采用涂兩遍環(huán)氧膠泥或再加貼環(huán)氧玻璃布,以及抹、噴水泥砂漿等
方法進行處理。
(2)對縫寬大于0.1mm的深進或貫穿性裂縫,應根據(jù)裂縫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漿或化
學漿液(環(huán)氧或甲凝漿液)的方法進行裂縫修補,或者采用灌漿與表面封閉相結合的方
法??p寬小于0.1mm的裂縫,可不處理或只作表面處理即可。
3 井筒歪斜
1.現(xiàn)象
井筒澆筑混凝土后,筒體出現(xiàn)歪斜現(xiàn)象,影響沉井下沉的垂直度控制。
2.原因分析
(1) 沉井制作場地土質(zhì)軟硬不均,事前未進行地基處理,筒體混凝土澆筑后產(chǎn)生不均勻
下沉。
(2)沉井一次制作高度過大,重心過高,易于產(chǎn)生歪斜。
(3)沉井制作質(zhì)量差,刃腳不平,井壁不垂直,刃腳和井壁中心線不垂直,使刃腳失去
導向功能。拆除刃腳墊架時,沒有采取分區(qū),依次、對稱、同步地抽除承墊木。抽除
后又未及時回填夯實,或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實不均,致使沉井在拆墊架后出現(xiàn)偏斜。
3.預防措施
(1) 沉井制作場地應先經(jīng)清理平整夯(壓)實,如土質(zhì)不良或軟硬不均,應全部或局部進
行地基加固處理(如設砂墊層、灰土墊層等)。
(2)沉井制作應控制一次最大澆筑高度在12m以內(nèi),以保持重心穩(wěn)定。
(3)嚴格控制模板、鋼筋、混凝土質(zhì)量,使井壁外表面光滑,井壁垂直。各部尺寸在規(guī)
范允許偏差范圍以內(nèi)。抽除沉井刃腳下的承墊木,應分區(qū),分組、依次、對稱、同步
地進行。每次抽出墊木后,刃腳下應立即回填砂礫或碎石,并夯打密實,井外回填土
應夯實均勻;定位支點處的墊木,應最后同時抽除。
4.治理方法
井筒已歪斜,可在開始下沉時,采取在歪斜相反方向,刃腳較高的部位的一側加強挖
土,在歪斜的方向較低的一側少挖土來糾正。
二、沉井下沉
1 下沉過快
1.現(xiàn)象
沉井下沉速度超過挖土速度,出現(xiàn)異常情況,施工難以控制。
2.原因分析
(1)遇軟弱土層,土的承載力很低,使下沉速度超過挖土速度。
(2)長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動,使井壁與土的摩阻力下降。
(3)沉井外部土體出現(xiàn)液化。
3.預防措施
(1)發(fā)現(xiàn)下沉過快,可重新調(diào)整挖土,在刃腳下不挖或部分不挖土。
(2)將排水法改為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
(3)在沉井外壁間填粗糙材料,或將井筒外的土夯實,增大摩阻力。
4.治理方法
(1)可用木垛在定位墊架處給以支承,以減緩下沉速度。
(2)如沉井外部土液化出現(xiàn)虛坑時,可填碎石處理.
2 下沉過慢
1.現(xiàn)象
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現(xiàn)不下沉的現(xiàn)象。
2.原因分析
(1)沉井自重不夠,不能克服四周井壁與土的摩阻力和刃腳下土的正面阻力。
(2)井壁制作表面粗糙,高洼不平,與土的摩阻力加大。
(3)向刃腳方向削土深度不夠,正面阻力過大。
(4)遇孤石或大塊石等障礙物,沉井局部被擱住,或刃腳被砂礫擠實。
(5)遇摩阻力大的土層,未采取減阻措施,或減阻措施遭到破壞,側面摩阻力增大。
(6)在軟粘性土層中下沉,因故中途停沉過久,側壓力增大而使下沉過慢或停沉。
3.預防措施
(1)沉井制作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和工藝標準施工,保持尺寸準確,表面平整光滑。
(2)使沉井有足夠的下沉自重,下沉前進行分階段下沉系數(shù)X的計算(X值應控制不小于
1.10~1.25),或加大刃腳上部空隙。
(3)在軟粘性土層中,對下沉系數(shù)不大的沉井,采取連續(xù)挖土,連續(xù)下沉,中間停歇時
間不要過長。
(4)在井壁上預埋射水管,遇下沉緩慢或停沉時,進行射水以減少井壁與土層之間的摩阻力。
(5)在井壁周圍空隙中充填觸變泥漿(膨潤土20%、火堿5%、水75%)或黃泥漿,以降
低摩阻力,并加強管理,防止泥漿流失。泥漿應根據(jù)土層特性按表ll—1選用。
不同土層對泥漿要求 表 -1
土層名稱 土層特點 對泥漿要求
粘土層 粘土層結構緊密,地下水滲透緩慢,土體側壓力較大 應采用密度較大、失水量較小的泥漿,以防粘土遇水膨脹,而造成土壁坍落破壞
砂 層 砂層結構松散,易坍落,有地下水滲透 應采用粘度較高,靜切力較大,產(chǎn)生的泥皮薄而堅韌的泥漿,以防止砂層塌落和泥漿流失
卵石層 卵石間孔隙較大,結構較松散,地下水滲流較暢通 應采用粘度高,靜切力大、密度較小的泥漿,以防止泥漿流失
4.治理方法
(1)如因沉井側面摩阻力過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側用0.2~0.4MPa壓力水流動水針(或
膠皮水管)沿沉井外壁空隙射水沖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用砂子填滿。
(2)在沉井上部加荷載,或繼續(xù)澆筑上一節(jié)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自重使之下沉。
(3)將刃腳下的土分段均勻挖除,減少正面阻力;或繼續(xù)進行第二層(深40~50cm)碗形破土,
促使刃腳下土失穩(wěn)下沉。
(4)對于不排水下沉,則可以進行部分抽水,以減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
(5)遇小孤石或塊石擱住,可將四周土挖空后取出;對較大孤石或塊石,可用炸藥或靜態(tài)
破碎劑進行破碎,然后清除。如果采用不排水下沉,則應由潛水員進行水下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