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時查明火情。撲救油罐火災要認真搞好火災偵察,應盡快查清儲存油品的種類、數(shù)量以及液面的高度;罐體是否變形或損壞;著火油罐對鄰近油罐和建筑物威脅程度,是否需要采取保護措施;液體流散的范圍;油罐周圍有無防護堤和排水設施;罐底有無水層,是否有發(fā)生沸溢或噴濺的危險;油罐上是否有滅火設備或噴淋裝置,是否好用;消防水源能否滿足滅火、冷卻的需要等等。在火災撲救過程中,要密切注意火場的風向和變化,注意觀察油罐內(nèi)的油有無沸溢和噴濺的征兆,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二)對罐體加強冷卻降溫。對燃燒油罐和鄰近油罐進行射水冷卻,是控制火勢擴大,降低油罐溫度和燃燒強度,保護燃燒油罐防止變形、破裂的一項重要措施。消防隊到達現(xiàn)場后,首先要組織力量冷卻油罐。冷卻燃燒油罐和相鄰油罐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水槍和水量。冷卻時,應將水流射在油罐的上部,水壓不要過大,使冷卻水有較高的利用效率;冷卻罐壁要均勻,不要出現(xiàn)空白部位或間斷供水;注意不要把冷卻水射入罐內(nèi),以免增加重質(zhì)油罐內(nèi)的水分和降低泡沫滅火效能。冷卻水的供給強度,按罐壁周長計算。冷卻燃燒罐供水強度一般為0.6-0.8L/S.M,通常一支19mm口徑水槍,充實水位為15M時,能控制油罐周長10M左右;冷卻鄰近罐(距離在燃燒罐直徑1.5倍以內(nèi)的罐)供水強度一般為0.35-0.7L/S.M,按該罐的二分之一周長計算。燃燒罐為浮頂罐或地下罐時,冷卻水的供給強度分別為0.6或0.4L/S.M。鄰近罐為半地下、地下罐頂部無覆土時,冷卻供水強度為0.35L/S.M。有保溫層的油罐不需要冷卻,直接出泡沫滅火。
(三)撲救燃燒油罐的滅火準備和發(fā)起總攻。撲救燃燒油罐一般要經(jīng)過冷卻保護、滅火準備和發(fā)起總攻三個步驟。在向燃燒油罐發(fā)起滅火總攻前,要備好、備足必要的消防車、水、泡沫液或干粉(泡沫藥液是一次滅火所需的6倍)。首先將油罐外部燃燒的溢油火撲滅,保證進攻道路暢通,必要時發(fā)動群眾修筑臨時防護堤,防止液體外溢擴散或進行定向?qū)Я魇褂推妨魅氚踩貛?。如果在滅火力量不足或滅火準備尚未就緒的情況下倉促發(fā)起總攻,不僅難以達到滅火的目的,而且不必要地消耗了滅火劑。因此,一定要在各項滅火準備就緒后,在統(tǒng)一指揮下,對燃燒油罐發(fā)起總攻,一舉將火撲滅。
使用泡沫鉤管或泡沫管架撲救敞口油罐火災,要先檢查泡沫質(zhì)量是否符合要求,計算好滅火所需的泡沫供給量,按照供給強度的要求組織進攻。
使用固定或泡沫滅火設備撲救油罐火災時,一般先打開通向燃燒油罐的泡沫管線上的閥門,然后啟動消防泵,供給泡沫液,向罐內(nèi)噴射空氣泡沫。
發(fā)起總攻后,泡沫和水的供應不得中斷,供應量要均勻,保持工作壓力穩(wěn)定。泡沫一定要設法打進罐內(nèi)。油罐火被撲滅后,要繼續(xù)供給一定的泡沫,以增加泡沫覆蓋的厚度。在使用泡沫和干粉滅火后,還要繼續(xù)射水冷卻罐壁,使罐壁的溫度降到起火前的溫度,防止復燃。
(四)幾種情況下的撲救措施:
1.油罐的裂縫或呼吸閥等處出現(xiàn)火炬狀燃燒時,可以利用石棉被、濕毯等覆蓋,使火窒息。如果罐蓋上的孔洞很大、儲油量較多時,要在充分冷卻罐壁以后,從裂縫處向罐內(nèi)噴射泡沫,以覆蓋油面,使火熄滅。
2.在油罐群中有幾個油罐同時燃燒時,首先要冷卻燃燒的油罐和燃燒區(qū)附近的油罐。地面有油火,要先撲滅地面上的油火,然后對燃燒罐逐個地進行撲救。要從上風或側(cè)風方向?qū)︵徑芡{最大的油罐進行撲救。如果滅火力量充足,也可以對幾個著火油罐同時進行撲救。
3.當油罐破裂,部分油流出,油罐及防護堤內(nèi)均有油燃燒時,應通過油罐上未被破壞的固定式滅火設備灌入泡沫,同時也向鄰近受到威脅而尚未燃燒的油罐灌入泡沫,加以保護,然后利用泡沫槍、泡沫炮或高倍數(shù)泡沫發(fā)生器向防護堤內(nèi)噴射泡沫。在有條件時,應通過下水道或臨時鋪設的排油管迅速將堤內(nèi)的未燃燒油排走。
4.撲救石油或重質(zhì)油品儲罐火災時,一定要注意防止沸溢和噴濺。要充分冷卻罐壁,減緩油層底部加熱的速度,設法及時排出油罐底層的積水。在撲救過程中,要密切注視油罐燃燒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征兆,應及時采取緊急撤離危險區(qū)等應變措施。消防人員不允許登上地下或地上式儲罐的罐頂。要留有一定數(shù)量的滅火用水、泡沫液、消防車輛作為備用,以應付突發(fā)情況。
注意事項
(一)消防車應盡量停在上風或側(cè)風方向,并與油罐保持不小于40米的距離。消防車停車時,要以車尾對著油罐,以便及時撤離。
(二)做好對有毒氣體和輻射熱的防護工作。
(三)撲救臥式罐火災,水槍陣地要避開油罐堵頭,防止臥罐爆炸時,堵頭沖擊傷人。
(四)要留有機動力量,以適應火場變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