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4 滑道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滑道可用兩根50 mm~50 mm方鋼并列組成,間距宜為250mm。方鋼每節(jié)長可為1~2m,每節(jié)兩端宜制成斜坡。接長時,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0mm。方鋼的最外端應設置止動木楔。
??? 2 滑道可安放在支承墊石上。當放在墊石外的泄水坡上時,應用硬質楔形木板墊平墊實,其木紋走向應與滑道相垂直。
??? 3 方鋼滑道的外側與墩臺帽邊緣應保持lOO mm的安全距離。托盤式或特殊設計的墩臺,滑道安放位置應根據(jù)設計要求或通過檢算決定。
??? 4 兩股滑道應互相平行,其間距允許誤差為±10 mm,并 應與梁移到正位時的方向相垂直。
??? 5 兩股滑道頂面應在同-水平面上。
??? 6 滑道端部應向墩臺外緣作成不大于2%的上坡道。嚴禁設置下坡滑道。
??? 3.5.5 移梁用的托盤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并應便于安放砂箱和護梁支撐木。托盤頂面宜比砂箱底面寬出約100 mm,底面兩端宜作成斜面以利吞吐輥軸。托盤至少應比梁梗底面兩邊各寬50 mm。不能與托盤一起移動的支護設備或保險設施,應在梁移動時能隨時調(diào)整其位置或長度。
??? 3.5.6 移梁宜根據(jù)梁重選用直徑30-70mm的實心鋼輥軸,輥軸直徑應大小-致,表面光滑,并應有足夠的把持長度。
??? 3.5.7 移梁時應用梢徑100nlFfl圓木或100 mmXl00 mm方木支護梁,上端支在梁頸部,下端支在托盤端的擋肩上。支撐木應在梁落實后安裝。支護設備應有足夠的強度。常備的支護設備應在梁頂面受到60kN左右的水平分力時不致受到破壞。
??? 3.5.8 墩頂移梁可用手拉葫蘆、起道機、千斤頂或液壓推頂器等作為推動力,其推動力應比計算阻力至少大50%。千斤繩必須固定在可靠的錨固物上,不應脫落。 用千斤頂、起道機和液壓推頂器等頂梁移動時,其支點可設在滑道內(nèi),隨梁挪動。
??? 3.5.9 墩頂移梁作業(y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梁下落接近砂箱或托盤頂面時,應檢查托盤與滑道是否上下相對,輥軸方向、位置等是否正確,發(fā)現(xiàn)問題應立即糾正。
??? 2 梁落實后應立即安好支護設備,然后移梁。
??? 3 梁兩端的走行速度應基本一致。在滾移時應隨時調(diào)整梁的縱、橫向位置。吞吐輥軸時應防止壓傷手指和輥軸自滑道上墜落。
??? 4 托盤前后均應有止動木楔,梁停止移動時應立即塞緊。支托在移梁設備上等待回移的梁片,必須可靠地制動。
??? 5 當墩臺頂帽較窄時,應有可靠的防溜、防傾保險設施,梁梗外緣距墩帽邊緣應留有100mm的保險距離。
??? 6 當支座為盆式橡膠支座時,應采用托盤移梁,并應在支座兩側增設防傾設施。嚴禁在支座下直接移梁。
??? 3.6 落梁和支座安裝
??? 3.6.1 落梁就位安放支座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支座底面中心線應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畫出的十字線重合。
??? 2 梁縫應符合規(guī)定尺寸。
??? 3 在保持梁梗豎直的前提下,梁片間隙應符合規(guī)定;道碴橋面的道碴槽頂寬不宜小于3.9m。
??? 4 支座固定端、活動端位置應符合規(guī)定。
??? 5 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應密貼,上座板(頂板)與梁底之間應無縫隙,整孔梁不應有三條腿現(xiàn)象。
??? 3.6.2 當成品梁或墩臺的誤差不能同時滿足本規(guī)程第5.6.1條的規(guī)定時,應在梁梗保持豎直、支座中心線與墩臺十字線保持重合的先決條件下,按下列原則調(diào)整:
??? 1 當梁跨與橋跨有差值時,其縱向誤差以橋梁中線為準向兩端平均分配,但梁的活動端必須保持在按100℃溫差計算的最小伸縮空間,其近似值為梁全長的1/1 000。
??? 2 橫向誤差應保持梁片間隙能放置防水蓋板、取出吊具的條件下,以橋梁中線為準,向兩片梁對稱分配。
??? 3.6.3 固定支座的頂板與底板(或上下座板)應互相對正,其中線的縱、橫錯動量,以及活動支座中線的橫向錯動量均不得大于3mm; 固定支座及活動支座底板(下座板) 中心十字線的扭轉允許偏差為1 mm。
??? 3.6.4 支座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支承墊石表面和錨栓孔內(nèi)的雜物、冰雪等必須清除干凈。
??? 2 支座弧形承壓面在安裝前應涂黃油。
??? 3 支座安裝應符合支座設汁要求。
??? 4 支座各組成部分之間、支座頂面與梁底之間以及支座底面與墩臺支承墊石頂面間應保持密貼,不得有縫隙。
??? 5 梁在支座上落實后應立即打好支撐。??? :
??? 6 在安裝支座的同時,應將錨栓安放齊全。
??? 3.6.5 上下錨螺栓的埋置深度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嚴禁將彎鉤截去后插入錨栓孔。螺帽擰緊后螺栓頭應露出三個絲扣。
??? 3.6.6 板式橡膠支座安裝應做到平、密、緊。當支座下有縫隙時,應以水泥砂漿等適當材料填實。坡道上采用板式橡膠支座時,當坡度在6%o以下時,可采用砂漿墊層調(diào)整;當在6%o及以上時,必須在支座與梁底支承鋼板間加焊一塊和坡度相同的楔形鋼板。
??? 3.6.7 板式橡膠支座安裝后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支座與梁底或支承墊石頂面之間無滑移或脫空現(xiàn)象。
??? 2 無初始剪切變形。
??? 3 垂直壓縮量不大于設計值,側看無不均勻鼓凸。
??? 4 表面無裂紋。
??? 3.7 鋪 橋 面
??? 3.7.1 鋪橋面不應發(fā)生下列問題:
??? 1 道碴厚度不足,枕木直接放在防水蓋板上。
??? 2 泄水罩和防水蓋板等破損或數(shù)量不足,臨時用其他材料替代。
??? 3 相鄰兩片或兩孔梁間頂面高差過大,安放防水蓋板困難或不能完全落實。
??? 4 未經(jīng)認真整道即繼續(xù)架梁或行車。
??? 3.7.2 當相鄰兩孔梁頂面高差大于30 mm,應用水泥砂漿將較低一端墊高后,方可鋪設防水蓋板。
??? 3.7.3 橋面軌道可預先在基地或橋頭組成軌排,用架橋機鋪設,并宜一次鋪成正式線路。
??? 用龍門吊換裝或用架橋機吊鋪軌排時,應正確選定吊點位置。吊25 m軌排必須采用雙吊點,并宜使軌排中腰和兩端的下?lián)隙却笾孪嗟?;兩吊點間的距離可選為14 m;兩端懸出長度宜??? 為5.5m。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可按下列原則布置:
??? 1 鋼軌重43kg/m及以上的混凝土枕軌排,其吊點間距離不得大于16m,吊點至懸出端的長度不得大于6m。
??? 2 鋼軌重43kg/m及以上的木枕軌排,其吊點距離不得大于18m,吊點間至懸出端的長度不得大于7m。
??? 3 當使用43kg/m以下的鋼軌,應另按鋼軌應力檢算其吊點間距離和懸出長度。
??? 4 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時,可采用三吊點或四吊點方式進行。吊12.5m軌排的懸出長度, 同樣應符合以上的規(guī)定。吊木枕軌排可用單吊點,吊混凝土枕軌排仍應用雙吊點。??? 采用撥道對位的線路,宜先恢復到設計中線后再鋪新軌排。鋪設軌排后應立即進行整道作業(yè),消除硬彎、反超高和三角坑等缺陷,并應將軌道枕木頭下面用道碴串滿,不應懸空。
??? 3.7.4 各型架橋機均應配備幾種長度的短軌和異型魚尾板,以便能在各種情況下滿足架梁作業(yè)要求。任何情況下,接長后的線路軌端距架橋機對位后第一位軸不得小于1.0m。
??? 3.8聯(lián)結板焊接
??? 3.8.1 聯(lián)結板焊接不應發(fā)生下列問題:
??? 1 聯(lián)結板種類不全、數(shù)量不足和尺寸不合需要。
??? 2 成品梁的聯(lián)結角鋼在上、下或左、右錯動過多,使用原配聯(lián)結板不適宜,又未準備工具、材料在現(xiàn)場配制。
??? 3 臨時發(fā)現(xiàn)焊條質量不合格。
??? 4 焊縫質量不符要求等。
??? 3.8.2 聯(lián)結板必須焊接的最少檔數(shù)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1 各式架橋機應至少焊完三檔,位置可取在兩端及跨中處。
??? 2 懸臂式架橋機撥道量較大時,應焊完所有檔數(shù)中的一半以上,撥道量最大處附近的各檔應多焊。
??? 3.8.3 當兩片梁的聯(lián)結角鋼相互錯動很大,使用原配聯(lián)結板不能保證聯(lián)結質量時,應在現(xiàn)場另行配制鋼板。配板厚不得小于原設計厚度,配板長度不應大于聯(lián)結角鋼之長度,并應使兩相對聯(lián)結板之間至少能保持30mm凈距的寬度。板上挖孔直徑不宜大于50mm。當上下錯動量較大時,應隨高差大小裁成平行四邊形。
??? 3.8.4 電焊可用交流或直流焊機。焊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焊前應將聯(lián)結角鋼或聯(lián)結板上的混凝土濺渣、油污和鐵銹等除凈。電焊焊條和聯(lián)結角鋼應保持干燥狀態(tài),低溫作業(yè)時尚應采取預熱措施。焊縫:厚度不得小于8 mm,并不應有裂縫和氣孔等缺陷;聯(lián)結板的下端不應低于聯(lián)結角鋼的下端,否則應將超出部分割去。
??? 3.9 收尾作業(yè)
??? 3.9.1 梁架完后,應隨即作好下列收尾作業(yè):
??? 1 灌注錨栓孔砂漿。
??? 2 灌注橫隔板混凝土。
??? 3 小跨度梁支座下座板與墊板間的焊接。
??? 4 整修因架梁造成的缺陷,如填補千斤槽、頂梁凹槽和因碰撞擠軋產(chǎn)生的破塊裂痕等。
??? 5 安裝支座圍板。
??? 6 拆除岔線或其他架梁輔助設施等。
??? 3.9.2 灌注錨栓孔砂漿前必須清除孔內(nèi)雜物,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灌注M20水泥砂漿,并用鋼釬搗實。灌后頂面應抹平,用草袋覆蓋并澆水養(yǎng)生。
??? 3.9.3 灌注橫隔板混凝土前,應將聯(lián)結角鋼上的浮雜物質除凈,敲去電焊熔渣后再立模板?;炷翉姸鹊燃墤丛O計規(guī)定配制,無設計時可按髓0配制。
??? 3.9.4 因施工預留的槽和孔,以及在架梁過程中碰傷和擠破的處所,宜隨同灌注橫隔板混凝土時一并修整完好。修補前應將破碎混凝土徹底清除,并用清水沖凈。當破損深度超過50 mm或露出主筋時,應作成記錄交養(yǎng)護單位備查。
??? 3.9.5 拆除電焊腳手板時,必須用繩縛牢,緩緩吊下,嚴禁從高空向下拋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