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在較短時間內發(fā)生的流量急劇增加、水位明顯上升的水流現象。洪水有時來勢兇猛,具有很大的自然破壞力,淹沒河中灘地,漫溢兩岸提防。因此,研究洪水特性,掌握其發(fā)生與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采取防治措施,是研究洪水的主要目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量的關于洪水的記載。
洪水的特性:洪水按成因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又常分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山洪以及潰壩洪水等。海嘯風暴潮等也可以引起洪水災害,但是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以暴雨洪水和山洪為主。各類洪水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都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與地區(qū)性。洪水最主要的特性有漲落變化、汛期、年內與年際變化等。
漲落變化:一次洪水過程一般有起漲、洪峰出現和落平3個階段。山區(qū)性河流道坡度陡、流速大,洪水漲落迅猛;平原河流坡度緩流速小,漲落相對緩慢。大江大河由于流域面積大、接納支流眾多,洪水往往出現多峰,孤獨降雨多出現單峰。冰雪融化補給的河流,由于熱溶解過程緩慢,形成的洪水也緩漲緩落,有時一次洪水延續(xù)整個汛期。冰凌洪水,由于冰凍溶解或冰壩潰決,水流相應呈現緩慢或突然泄放。潰壩洪水和山洪具有猝發(fā)性,大量水體有時伴以沙石,以很高的水頭奔騰而下,破壞力極大。
汛期:汛期即發(fā)生洪水的季節(jié),有春汛、伏汛、秋汛之分。中國幅員遼闊,氣候的地區(qū)差異很大,因此各地汛期很不同,但有明顯規(guī)律。
年內與年際變化:每年發(fā)生的最大洪水流量與年平均流量的比值,可作為表示洪水年內變化情況的一個指標。該比值在中國各地有很大的差異。從大范圍來看,最大比值出現在江淮地區(qū)。,一般達20~100,有的可達300~400,這是由于該地區(qū)正處于南北暴雨天氣變化的過渡地帶。其次是黃河、遼河部分地區(qū),比值一般在40~150。最小的比值發(fā)生在青藏融雪補給區(qū),僅為7~9。洪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對比河流多年最大流量的最大與最小的比值,可以看出洪水年際變化狀況。以海灤河流域為例,灤河潘家口,流域面積33700km2,比值為63;潮白河密云,流域面積15780km2,比值為146;清漳河匡門口,流域面積1220km2,比值高達856。小流域的年際變化更大。南方河流一般小于北方河流。
洪水組成:河流控制斷面的洪水過程是由上游支流來水組合形成的。洪量組成是指一次或連續(xù)幾次大的洪水過程某一時段內在出口控制斷面的時段洪量中,上游干支流各控制站及區(qū)間相應時段洪量所占的比重。洪量統(tǒng)計的計算時段則根據流域洪水特性、防洪工程規(guī)劃設計需要等確定。
中國洪水的量級:20世紀以來,中國大陸廣大地區(qū)都發(fā)生過特大的洪水,如1932、1998年松花江、嫩江大洪水,1951、1960、1995年遼河大水,1939、1963年海河大水,1931、1935、1954、1981、1998年長江大水,1933、1958年黃河大水,1931、1954、1975年淮河大水,1915、1949、1968、1994、1998年西江和北江大水。一般量級的洪水在各地區(qū)的差異十分懸殊,然而特大洪水量級的地區(qū)差異卻相對較小。根據水文資料統(tǒng)計,可以給出中國主要暴雨地區(qū)出現的最大洪水流量的量級(見表)。
中國主要暴雨地區(qū)出現的最大洪水流量的量級(單位:m3/s)
流域面積(km2) | 世界記錄 | 東北 | 黃河 | 華北 | 淮河 | 長江 | 珠江 | 浙、閩 |
100 | 4800 | 4500 | 3000 | 4500 | 4500 | 2400 | 2800 | 2500 |
10000 | 40000 | 30000 | 25000 | 30000 | 35000 | 32000 | 35000 | 35000 |
中國歷史文獻十分豐富,可從中查明近數百年出現的歷史特大洪水狀況,經查出上午歷史洪水,一般都較近數十年實測記錄的洪水為大。例如,長江宜昌1954年實測最大流量為68000m3/s,而1870年調查歷史洪水則為105000m3/s;黃河花園口站1843年發(fā)生特大洪水,經調查三門峽歷史最大流量為22300m3/s。因此,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資料以及實物碑文考證,全面了解大范圍、長時間內洪水的量級及其地區(qū)分布,對于掌握洪水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研究防洪對策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