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委 對外經濟貿易部 交通部 國家商檢局
關于發(fā)布《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試行)的聯合通知
(85)國檢四聯字第217號
各有關部門:
《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試行)現予發(fā)布,請按照執(zhí)行。
包裝是商品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做好危險貨物的包裝工作,對于保護危險貨物的安全運輸和擴大外貿出口,都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各有關部門互相配合,團結協作,共同做好出口危險貨物運輸包裝的檢驗工作。
附:《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試行)
1985年5月20日
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辦法
(試 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的檢驗和監(jiān)督管理,保障生產、人身和運輸安全,擴大出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條例》的規(guī)定,參照《國際海上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則》(以下簡稱《國際危規(guī)》)的要求,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國際危規(guī)》范圍海運出口危險貨物的包裝(壓力容器和放射性物質的包裝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三條 各地商檢局(以下簡稱商檢機構),負責監(jiān)督管理本地區(qū)的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的檢驗工作,并辦理出口危險貨物包裝的性能鑒定和使用鑒定。
第四條 生產、經營出口危險貨物的部門對危險貨物的包裝負有直接責任,必須根據有關法令、規(guī)定,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危險貨物的包裝容器,妥善安排倉儲、運輸,落實各項安全措施。
第五條 海運出口危險貨物的包裝容器,必須牢固、完好,經得住裝卸及海運的一般風險。包裝容器的材質、型式及包裝方法,應與擬裝危險貨物的性質相適應。
第六條 盛裝海運出口危險貨物的包裝容器,在生產、經營、使用、儲存和裝卸運輸中,各有關部門都要嚴格檢驗和檢查。
第二章 包裝容器的生產檢驗
第七條 海運出口危險貨物的包裝容器生產廠(以下簡稱生產廠),要向商檢機構辦理登記。
第八條 生產廠必須按照《國際危規(guī)》的要求,組織危險貨物包裝的生產,建立檢驗制度,配備檢驗人員和檢驗設備,加強質量管理和產品檢驗工作。
第九條 生產廠在包裝容器生產檢驗合格的基礎上,向商檢機構申請性能鑒定。申請時,應該提供包裝容器的產品標準、工藝規(guī)程和廠檢結果,在商檢機構定期鑒定的周期內,生產廠如需改變產品標準和加工工藝,應及時向商檢機構重新申請鑒定。
第十條 生產廠生產的包裝容器,必須鑄印或標明經商檢機構批準的生產廠代號及批號。
對于性能穩(wěn)定,并能完全達到《國際危規(guī)》要求的包裝容器,生產廠可向商檢機構申請商檢標志。
第三章 包裝容器的使用檢驗
第十一條 危險貨物生產廠,憑商檢機構出具的包裝容器性能鑒定證書,并按《國際危規(guī)》要求使用包裝容器。對國外商人自備的包裝容器,如附有性能鑒定證書,證明符合《國際危規(guī)》要求者,可據以使用。
第十二條 塑料容器或內涂料容器盛裝液體危險貨物時,危險貨物生產廠必須取得化學性質相容性試驗結果,符合要求者,才能使用。
第十三條 危險貨物生產廠要建立健全包裝容器使用檢驗制度,并逐批向商檢機構申請辦理使用鑒定。申請時要填寫出口危險貨物的品名、性質、類別等。
第四章 危險貨物的包裝鑒定
第十四條 商檢機構憑申請辦理海運出口危險貨物的包裝鑒定,簽發(fā)鑒定證書。鑒定項目為:性能鑒定和使用鑒定。
第十五條 商檢機構辦理包裝鑒定,根據不同條件和需要,采取逐批檢驗、定期檢驗和不定期抽驗等不同方式。
第十六條 執(zhí)行出口危險貨物包裝鑒定的人員,必須認真負責,熟悉危險貨物的性質、包裝容器性能和有關運輸規(guī)則,掌握測試技術。
第五章 危險貨物的包裝查驗
第十七條 出口經營部門憑商檢機構出具的包裝容器性能鑒定證書和使用鑒定證書驗收危險貨物。
第十八條 倉儲、運輸部門在裝卸、運輸、儲存過程中,要嚴禁野蠻裝卸,防止發(fā)生包裝容器破損及危險貨物撒漏等事故。發(fā)現包裝容器滲漏、破損,應與有關部門及時聯系妥善處理。同時,為了明確責任,堵塞漏洞,要作好商務記錄。
第十九條 港務部門憑商檢機構出具的包裝容器性能鑒定證書和使用鑒定證書,按排出口危險貨物的裝運,并嚴格檢查包裝是否與商檢證書相符,有無破損、滲漏、污染和嚴重銹蝕等情況。對包裝不符合要求者,不得入庫和裝船。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條 商檢機構辦理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鑒定,可收取合理的鑒定費。
第二十一條 申請人對商檢機構的鑒定結果有異議時,可申請復驗。
第二十二條 各地商檢局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本地區(qū)海運出口危險貨物包裝檢驗管理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1985年7月1日起實施,并由國家商檢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