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識
|
中文名稱:雙氧水;過氧化氫
|
英文名:hydrogen peroxide
|
||
分子式:H2O2
|
相對分子質量:34.01
|
UN編號:2015
|
||
危規(guī)號:51001
|
危險性類別:第5.1類氧化劑
|
CAS號:7722-84-1
|
||
理
化
性
質
|
外觀與性狀:無色透明液體,有微弱的特殊氣味。
|
|||
熔點(℃):-2(無水)
|
溶解性: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
|||
沸點(℃):158(無水)
|
相對密度(水=1):1.46(無水)
|
|||
飽和蒸氣壓(kPa):0.13(15.3℃)
|
相對密度(空氣=1):
|
|||
穩(wěn)定性:穩(wěn)定
|
燃燒分解產物:氧氣、水。
|
|||
聚合危害:不聚合
|
禁忌物:易燃或可燃物、強還原劑、銅、鐵、鐵鹽、鋅、活性金屬粉末。
|
|||
燃燒性:不燃
|
||||
危險特性:爆炸性強氧化劑。過氧化氫本身不燃,但能與可燃物反應放出大量熱量和氧氣而引起著火爆炸。過氧化氫在pH值為3.5~4.5時最穩(wěn)定,在堿性溶液中極易分解,在遇強光,特別是短波射線照射時也能發(fā)生分解。當加熱到 100℃以上時,開始急劇分解。它與許多有機物如糖、淀粉、醇類、石油產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擊、受熱或電火花作用下能發(fā)生爆炸。過氧化氫與許多無機化合物或雜質接觸后會迅速分解而導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熱量、氧和水蒸氣。大多數重金屬(如鐵、銅、銀、鉛、汞、鋅、鈷、鎳、鉻、錳等)及其氧化物和鹽類都是活性催化劑,塵土、香煙灰、碳粉、鐵銹等也能加速分解。濃度超過74%的過氧化氫,在具有適當的點火源或溫度的密閉容器中,能產生氣相爆炸。
|
||||
消防措施: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水、霧狀水、干粉、砂土。
|
||||
接
觸
限
值
|
PC-TWA(mg/m3):1.5
|
|||
健康危害
|
吸入本品蒸氣或霧對呼吸道有強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觸液體可致不可逆損傷甚至失明??诜卸境霈F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難、嘔吐、一時性運動和感覺障礙、體溫升高等。個別病例出現視力障礙、癲癇樣痙攣、輕癱。長期接觸本品可致接觸性皮炎。
|
急
救
|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
|
防
護
|
工程防護:生產過程密閉,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身體防護:穿聚乙烯防毒服。眼睛防護:呼吸系統(tǒng)防護中已作防護。
手防護:戴氯丁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完畢,沐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
|
泄
漏
處
理
|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qū)人員至安全區(qū),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大量泄漏: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噴霧狀水冷卻和稀釋蒸汽、保護現場人員、把泄漏物稀釋成不燃物。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
儲
運
|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活性金屬粉末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qū)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運輸:雙氧水應添加足夠的穩(wěn)定劑。含量≥40% 的雙氧水,運輸時須經鐵路局批準。雙氧水限用全鋼棚車按規(guī)定辦理運輸。試劑包裝(含量<40% ),可以按零擔辦理。設計的桶、罐、箱,須包裝試驗合格,并經鐵路局批準;含量≤3%的雙氧水,可按普通貨物條件運輸。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guī)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并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公路運輸時要按規(guī)定路線行駛。運輸車輛裝卸前后,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易燃物等雜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