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的結構
人耳從結構上可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
聽覺器官由:骨部外耳道、聽小骨、顳骨、半規(guī)管、聽神經、鼓室、耳堝、咽喉管、鼓膜、軟骨、外耳道、耳殼等構成。
1、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起著集聲和傳聲的作用。
2、 中耳
主要由鼓膜,鼓室(其中有錘骨、砧骨和鐙骨三塊聽小骨及其相連的肌肉)以及連通鼓室、咽腔和咽鼓管組成。鼓膜的三塊聽小骨具有轉播聲的作用。咽鼓管具有維持鼓膜兩邊大氣壓力平衡的作用。
3、 內耳
主要是耳蝸。耳蝸是感覺器,可將聲音刺激轉變?yōu)樯窠洓_動,傳入大腦,產生聽覺,耳蝸內充滿著淋巴液,耳蝸內壁分布著毛細胞和神經纖維。
二、耳的傳聲過程
人耳傳聲的全過程由以下三個階段組成。
1、空氣中的聲波轉變?yōu)闄C械振動
耳廓呈漏斗形,便于收集外界的聲波。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彭膜振動。這就是空氣中的聲波轉變?yōu)闄C械振動。這是傳聲過程的第一個階段。
2、機械振動轉變?yōu)橐后w波動
中耳的鼓膜呈橢圓形,約10mm高和9mm寬。它能精確反應到達人耳的聲波的性質。鼓膜和錘骨相連。鼓膜的振動直接傳遞給錘骨。錘骨的振動又引起砧骨和鐙骨的振動。錘骨和內耳蝸的橢圓窗相聯。所以,把振動又傳給了耳蝸內的淋巴液,引起淋巴液波動。耳蝸的圓窗則作為聲波在耳蝸中傳遞的彈性末端。這是傳聲過程的第二個階段。
3、液體波動轉變?yōu)樯窠洿碳?BR>
耳蝸實際上是一根螺旋形管道,共旋33/4圈,樣子很像蝸牛殼。耳蝸中的淋巴液的波動,刺激了耳蝸內壁上的許多毛細胞,使其興奮。這種興奮,經耳蝸內的神經纖維傳至大腦,產生聽覺。這是傳聲過程的第三個階段,也是最后一個階段。
人的聽力下降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中耳的鼓膜和聽小骨系統(tǒng)損傷或障礙引起的聽力下降,稱為傳導性耳聾。有可能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第二種是耳蝸或神經系統(tǒng)損傷或障礙引起的聽力下降,稱為神經性耳聾。多數原因是由于老年,病毒,藥物反應或長期生活在噪聲中,一般難以治愈。
三、聽力
聽力是指能聽到聲音的能力,其與聲音的頻率和聲壓級有關。人耳能夠聽到的范圍是20Hz至20000Hz,但是人耳敏感的范圍是600Hz至4800Hz。
1、聽力測量
通常使用聽力儀測量人的聽力。測量方法是被試者靜坐在專門的隔音室內并戴上耳機。聽力儀中的發(fā)聲器發(fā)出一個250Hz的聲音,送到被試者右耳的耳機里,并且呼度逐漸增大。當被試者右耳一聽到這個聲音,即按下按鈕。此后這個聲音的呼度逐漸減小,直到右耳聽不到這個聲音時,被試者即松開這個按鈕。然后這個聲音的響度再次逐漸增大,當被試者又聽到這個聲音時,再次按下接鈕。這個聲音的響度又逐漸減小,直到被試者又聽不到這個聲音時再松開這個按鈕。這樣重復若干次以后,聽力儀中的發(fā)聲器又發(fā)出一個500Hz的聲音,按照同樣的方法,發(fā)聲器再依次發(fā)出750、1000、1500、3000、4000、6000和8000Hz的聲音。右耳的聽力被測量完全,再開始測量左耳的聽力。
2、聽力損失
人耳在某一頻率的聽閾較正常人的聽閾提高的分貝數稱為聽力損失。
當在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上頻率的平均聽力損失超過25dB時,稱之為聽力損傷(耳聾)。
3、耳聾分類:
在500、1000、2000Hz三個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在:
25dB以下為正常;
26~40dB為輕度;
41~55dB為中等;
56~70dB為較重
71~90dB為嚴重;
90dB以上為突出耳聾。